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25章,左右逢源的印度

。”

德莱登看着眼前这个毫无自尊心的家伙,一时无语。

“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奥德福德是我的朋友,我们认识很长时间了,”克什纳说,“他最大的成就是跟定中国导弹的技术发展路线,在电视制导的路上研究了三年,现在每年海军和空军授予马丁·玛丽埃塔的合同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都是采购电视制导空地导弹和电视制导炸弹的……”

……

莫斯科。

长征-2号发射六分仪-1号卫星时,总理和尼赫鲁在进行边界冲突的谈判。

卫星导航系统是中苏军队都要使用、而且很被看好的东西,苏联报纸和电视也报道得很多,这给了尼赫鲁不小的压力,而且他潜意识里面不信任苏联的情绪更加严重了。

“尼赫鲁先生,在我来莫斯科的这段时间里,贵国向阿萨姆邦增派了第四师炮兵第四旅以及两个步兵营,”总理态度认真地对尼赫鲁说,“并且,我们的边民反映,贵国在伊达纳格尔的驻军——这些驻军本已是越界进入了藏南,在过去十几天里又向北移动,其中一个连驻扎到了孜若。”

尼赫鲁摇摇头:“总理先生,我们始终未能对藏南到底归印度还是归中国达成一致,而且,您一直在回避讨论藏南的主权归属。”

总理:“不是回避,而是不想强调。如果说我要回避什么的话,那就是尽量让中国和印度回避掉一场战争或者流血冲突。我以及我所代表的政府,都衷心希望中印两国能暂时搁置领土争端,让我们的下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麻烦的问题。”

“要避免中印之间的战争或流血冲突,那还是请贵国将部队从达旺方向和巴昔卡方向撤回,让我们双方在那儿的势力恢复到1958年的状态。”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那我们可做的就太多了,比如让我们双方在那儿的势力倒退回1951年的状态,或者1950年的状态?”总理回了一句,“不能只倒退一年,那样大家都觉得不够啊。”

……

中印两国的谈判,赫鲁晓夫也很着急。

现在苏联正在对印度实施比156项重点工程还大的工业援助,而且也是成体系化的。

把中国拉到自己的阵营,进行工业援助,一个五年计划过后,中国工业就像模像样,而且和苏联形成了互补,这让苏联无论是冷战局势还是经济、技术方面都大有改善。

有这个成功经验在先,苏联再把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拉到自己身边,形成同盟或者小弟关系,然后施加援助,把工业搞起来,那岂不是更舒服?

反正赫鲁晓夫是这么想的。1955年,赫鲁晓夫取代马林科夫成为苏联男一号之后,苏联对印度就从冷转热。为支持印度的五年计划(1956到1960),苏联向印度提供了10.2亿美元的援助,这些援助款是全用于建设的而不是像中国要拿相当一部分来打抗美援朝。

现在是1959年……印度还没露出让苏联失望的真面目。到60年代,苏联发现印度的执行力连中国的三成都不到,同样的投资在印度就是建不起该建的工业来,才知道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搞建设的。

但现在还不到时候,在赫鲁晓夫眼里,印度还是个潜力股呢。所以赫鲁晓夫当然为中国和印度可能闹掰甚至打起来的事情着急。

要不,不管中国和印度了,就让他们吵着吵着打起来,然后……?

有时候赫鲁晓夫脑子里也会有另一种念头一闪而过。

没有然后,计划否。

只有中印两国打个几年不分胜负,苏联才可以从中持续获利——而且前提是赫鲁晓夫学会斯大林那一套国际权谋。

如果没有斯大林的权谋级别,事情的结果就是:印度肯定会被中国打得很疼,但是印度不认输,他是大国,有几乎无限的人命来维持所谓的“耍赖式冲突”。中国是被牵制了精力,但是有很大概率,印度会迁怒于苏联,和苏联的关系从热转冷。

苏联在印度洋的局面就不好打开,至少现在投进去的10多亿美元援助是白给了。就算要给中国下绊子,也应该找一个无赖小国,而不是用印度来干这事。

……

赫鲁晓夫在努力想办法帮印度,艾森豪威尔则已经开始帮印度了。

7月7日,一艘6500吨的希腊货轮在加尔各答靠岸。

船上下来西装革履的人,不过还在走栈桥的时候,这几个人就热得纷纷把西装脱了拎在手里。

“戴尔·福斯先生,您好。”码头上一个印度人上来迎接几位客人。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