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地区,中国地图所画的传统习惯线是以喀喇昆仑山脉为界。”
“那在藏南你们却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侵入了山南!”
“我刚才说的,是在克什米尔地区,以喀喇昆仑山脉作为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的传统习惯分界线。这一原则只适用于克什米尔,在藏南是不适用的。藏南地区是藏传佛教的传统文化辐射范围,也是西藏地方政府长期进行统治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应当以文化习惯和统治历史划界。”
……
印度东部,阿萨姆邦高哈蒂。
把30辆巴顿式坦克从加尔各答运到阿萨姆邦真不是个轻松活,印度情报人员和后勤部门等了很久才等来车皮,从加尔各答往北,经过西里古里走廊再折向东,趁黑夜运到了总理和尼赫鲁约定的“半年之内不要向此区域增兵”的阿萨姆邦。
印军还从其他部队抽调了100多名坦克兵和200多后勤维护部队,前往阿萨姆邦,在高哈蒂市就地组建了一个坦克营,归印军第四师指挥。
这些坦克兵以前是开m26“潘兴”的。巴顿式坦克严格来说算是潘兴坦克的改进型,坦克的操纵方式、火炮炮塔使用方式和潘兴一脉相承,最大的差别大概就是巴顿式跑得比较快,尤其是加速快。
1959年9月,十几个脱掉军装的美军装甲部队教官也来到阿萨姆邦,作为顾问团兼教员,帮印军坦克部队训练技术和战术。
“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设备装到坦克上?”教官组组长斯波特一到印军坦克营的营地,就皱起了眉头,“这批坦克运到加尔各答时,我们附送了这些钢丝网、钢筋和支撑梁,是让你们把它焊接到坦克上的!你们却拿来搭人员宿舍和防雨棚?”
“阿萨姆随时都会下雨,我们的营房应该最优先建造起来,供官兵住宿。”印军的营长回道。
斯波特:“没有这些钢丝防护网,你们会死的。”
这些可都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坦克的炮塔、车体两侧和后部要全部加上钢丝网和钢筋围栏,绷紧,网和坦克装甲板的距离至少80厘米。
这样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打过来的时候,碰到钢丝网或者围栏爆炸,聚能破甲弹头产生的射流聚焦最好的一段就是在空气中划过了,射流接触装甲板的时候已经重新扩散,穿甲能力大大降低,打不透装甲板。这关键时刻可以救坦克兵一命。
美军从军械库里拉出来给印度军援的坦克,也贴心地给每辆坦克准备了改装工具包,有钢筋有钢丝网有支撑梁,还有螺钉钳子,甚至30辆坦克还配备了3部焊枪,就是方便坦克兵在临上战场之前做diy改装的。
“装不装这东西,关系并不太大,就这样吧。”佛系的印军营长耸耸肩。这么先进的坦克还怕什么?直接冲上喜马拉雅山南坡把中国人赶回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