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鼐把弹药选型会放在了沈阳兵工厂靶场的招待所。
会议开了不到一小时,邱创成就提议,不要在屋里讨论了,出去搂两匣子。这十几个人就兴高采烈地走出会议室,从招待所颠儿去靶场了。
“哒哒,哒哒,哒哒,”刘贵福手中的55式是发射5.8x39弹药的,打完一个弹匣,接着走两步,到下一个位置,拿起5.8x42弹药的55式,短点射打了一个弹匣。
“刘部长,要是我们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有现在这些好家伙,日本鬼子那还不被打得屁滚尿流啊,”刘贵福说,“想想在边区,在黄崖洞,过的是手工拉膛线大锅煮炸药的日子”
“枪算什么啊,我们那时候要是有火箭筒火箭炮,华北的炮楼根本就树不起来。”邱创成说。
“当年八路要是有108火箭炮,县城都能给扬了。”
刘鼐看着这些从八路军兵工时代就认识的老同事老部下,“都不要摆老资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不但飞机大炮导弹在发展,枪也是一样。就说步枪吧,我们抗战加解放战争,十几年见过的缴获过的枪,哪一支能有八一式狙击那么准?”
……
1949年到79年,共和国的兵工行业是老八路老军工们在做。这些都是战争里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一辈人,对武器评价都是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做基础,一支枪到底好不好用,带去靶场打就行了。
如果说对轻武器各项指标有什么重点排序的话,这一代人对枪的要求很简单:打得远,打得准;能拼刺。
前三十年的轻兵器设计师们退休之后,共和国新一代设计师对轻武器的首要指标要求就变成了……变成了……,嗨,很难形容,但是正经地说,他们也有自己的设计目标和优先重点。
所以,唐华推动研制的八一式狙击步枪对这一代老军工的震撼是巨大的。原来一支枪“打得准”是可以打得这样准;原来不是把枪搞得瘦瘦长长,再加瘦瘦长长的实木护木就打得准;原来一支枪打得准的背后有这么多理念、技术和精密工艺在支撑。
“你们之前一直说55式的点射精度有问题,”邱创成说,“正巧了,三个月前一机局从捷克拿到了他们的新自动步枪,你们可以对比试验一下。”
刘贵福带着轻武器设计论证小组的成员看靶场上的4支vz.58。
“这枪看上去有点像ak-47,但是……”刘贵福拿起一支vz.58,拉了一下枪栓,自己仔细看看机匣,“有名堂,有大名堂。”
“短行程活塞自动方式,”邱创成说,“ak-47是活塞长行程。”
“我就感觉两发点射的时候,55式有异常震动,相比之下50半自动的震动就小得多。”
“那当然了,50式半自动和这个vz.58一样,都是短行程活塞自动方式。”
刘贵福继续研究手中的vz.58,“捷克斯洛伐克真是有意思,自动方式不一样,这枪和ak-47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还真没错,零件全都不一样,连弹匣都不一样,搞什么鬼,不都是用7.62x39的子弹吗?”
刘鼐:“捷克斯洛伐克爱面子,毕竟是轻武器小强国,以前独立设计过这么多成功的枪械,所以偏就要搞出一种和ak-47不一样的,但又按照华约的规定采用同种弹药的步枪。”
刘贵福:“搞出一种和ak-47不一样的,那我们?”
刘鼐:“但是你们也不要为了追求特异而故意做得不一样,vz.58告诉我们,自动步枪不用局限在ak-47的结构里,但是你们也不要刻意追求差异化,一切以‘新枪是否好用’为标准。”
……
“好了好了,今天我们是选弹药,不是谈步枪枪族设计。步枪和枪族给你们的时间是1964年定型,还早着呢。”这群人噼里啪啦已经干出去两三千发子弹了,刘鼐把话题拉了回来,不是心疼子弹,而是会议的正事儿还没定下来呢。
“两种口径的子弹,初速都高,”刘贵福说,“55式初速710,这几种弹都能打出900多的初速,弹道平直,300米以内的精度都差不了。但是我一是担心它的杀伤力是否足够,二是,300米以上的射击精度,我们还是要稍微兼顾一下的。”
“对,我们这一系列的枪还包括一种配备到班的小狙击……”“唐部长说这个叫精确射手步枪。”
“还是叫小狙击顺口。总之呢,我感觉,如果用这两种弹的话,精确射手步枪可能就很难达标,毕竟要在400到600米命中人体目标。”邱创成抓了六枚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