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团的朋友们聚一聚,都是扛枪打过仗的战友啊。”
“说到聚一聚啊,还真有得聚,明天上午就聚,”刘广通说,“刚才我说的电报通知,是登山协会、体委下发的,我这儿还有西藏军区的一份通知,也和你们有关。”
2月3日上午,正如刘广通所说,155团及此前作战中编入155团作战的两个民兵连在邦迪拉召开全体大会。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斗中,中国登山队民兵连充分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在作战和生活上都向主力部队看齐,在战斗中多次立下战功,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授予集体二等功!”
“登山队民兵连一排与2营2连1排、2排混编作战,在拉甘、拉昌战斗中,排长王富洲、战士刘连满以高昂的斗志,率先向阿萨姆邦步兵第31营发动正面进攻,一举击溃印军该营,使其几乎全部为我俘虏,特授予王富洲、刘连满一等功,授予登山队民兵连一排集体二等功!”
“登山队民兵连三排战士屈银华,在邦迪拉反击战中与十多名印军短兵相接,屈银华同志毫不畏惧,以刺刀与印军进行白刃战,毙印军1人,在随后跟上的我军协助下,追逐逃窜的印军,擒获17人,授予屈银华同志二等功!”
……
登山队民兵连的干部战士现在人人别上了军功章,不少人乐得嘴都合不拢,授勋之后拍合照都还是傻笑的样子。
“这……”刘连满摸着胸前的一等功勋章,“这要是在一年前,我压根就想不到会这样啊。”
王富洲:“我也没有想到。”
史占春:“同志们,登山队的同志们,我有一个想法,到5月底,攀登珠峰峰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卫反击战的勋章别在胸前,怎么样?”
……
2月3日。
新疆当地时间下午2时。
兰登·布林肯驾驶的u-2侦察机在24500米高空飞行,切入中国境内。布林肯按照此前的航路图,绕过了和田空军基地和一字排开的两座雷达站,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在沙漠上空飞行,比别的地方安全。毕竟是生命的禁区,人进不去,雷达站也很难修进去,防空导弹部队也开不到沙漠中央。
布林肯驾驶的u-2不是专门收集核爆数据的那架,而是一架普通照相侦察机。但普通侦察机现在也得频繁地进入中国领空,随时观察地面的变化情况。
中国连续进行两次核试验后,罗布泊的第三座核爆塔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成了美军和cia眼里最大的悬念。
美军和洛斯阿莫斯的技术专家们首先确认了一件事情:在第一枚核弹测试之前一口气树立起三座核爆塔,说明此前三枚用于试验的核弹都已经制造完成或者接近完成了,然后趁着冬季风向还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这段时间,连续进行三次核试验。
第一座核爆塔测试了一枚内爆式铀弹,第二座核爆塔测试了一枚千层饼增强型原子弹,这枚千层饼核弹的详细情况可能cia总部已经分析出来了,但还未最后公布。
第三座核爆塔的用途,美军猜测有三种可能:
第一是测试一枚内爆式钚弹,钚弹是未来小型核武器和氢弹都必须要用到的构型。
第二种可能是测试一枚小型化的可装填到弹道导弹上的内爆式铀弹。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外界已没有理由质疑,1959年发射导航卫星所用的火箭就是一种远程弹道导弹,估计射程5000到7000公里(战斗部大小还未确定,所以只有一个射程范围)。
第三种可能是测试一枚更为成熟的体积略小的千层饼核弹,作为核航弹使用。
这就是布林肯在起飞前,与cia情报军官和飞行员伙伴们闲聊得到的信息。不管怎样,中国会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三次核试验,这种态势显示出中国推进核武器工程的决心十分强烈——座舱外的阳光十分强烈。
由于长途飞行的疲劳加上刚才脑子里在想乱七八糟的事,布林肯花了好几秒才确认发生了什么事。在u-2的左前方,距离大约100多公里,一个巨大的、白得发亮的半球在地上出现、冉冉上升,空中悬挂的太阳都没有它的亮度大。
“哦!我的上帝!”
……
张蕴钰第三次按下控制台的起爆按钮,主控室里的十几人又毫无悬念地接受了一次强光的洗礼,只是这次强光比穷奇和浑敦都要炫目得多。
每个人都按110万吨当量的可能性做好的准备,不看核爆方向、戴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