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的疼痛。
“队长,现在电视信号是不是不在我们这了?”
“我哪知道,我问问。登顶突击队,登顶突击队呼叫大本营,现在电视画面还是我们吗?”“不是,在演播室。”
刘连满:“我可能撑不下去了,我要嗑药。”
屈银华:“我也得吃那个了,脚现在根本支持不住了。”
王富洲:“吃一颗吧
。贡布,待会我拉着连满,你拉住屈银华。吃药之后人走路容易发飘。”
……
按电视直播的行业标准,这次直播处处透着不专业,主持人、前方场景切换、语音切换、画面选择,处处翻车。
但是,这次“搞砸了”的直播,很可能会成为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远眺的画面毫无剪辑地对登山过程进行写真式报道。直接把对讲机通话音频插进电视直播中,高原反应严重的导播和主持人可能脑子瓦特了,经常不关,突击队的对话一听就是大半个小时。
刘连满从第二台阶摔下来的时候,全国有不少观众都以为刘连满已经牺牲了。但当刘连满又站起来继续向前,欢呼声简直能把屋顶震塌。
第三台阶,高度3到4米,有1米到1.5米的垂直墙。翻过第三台阶,突击队到达8800米高度。
刘连满蹒跚地拄着登山杖攀爬,屈银华走几步一个踉跄,摔了不止一跤,他猜登山靴里已经灌满了血和汗渍,但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件事情。
王富洲:“同志们,胜利就在眼前。现在是下午4点38分,突击队所处的海拔是8810米。我建议,立即发起最后的冲锋,趁还有光亮的时候,抵达峰顶!”
屈银华掏出第二颗药丸,放到嘴里嚼碎:
“民兵连,冲锋!”
“民兵连,冲锋!”“冲锋!”
……
这大概是独一无二的电视直播。不回避事故也不回避失误,赤裸裸地让全世界看到登山队是怎么登顶的、怎么摔倒、怎么再爬起来,伤得有多重、有多疼、有多累、有多饿,形势有多严峻,生命有多危险。
最后,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是怎么胜利的。
下午5时22分。
“到了没有”
“没,队长,那个山头,其实比我们现在这里还要高几米。”
“到了没有?”
贡布:“到了,再没有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了。”
夕阳中,突击队四人搀扶着,登上了珠峰的最高点。
埋设标志物,放下主席像。展开红旗,戴上对印自卫反击战民兵连的勋章,拍照。
……
“8000米大本营已经接应到了突击队。”
“突击队和大本营的留守同志正在下撤。请7000米大本营的同志准备两副担架。”
“突击队下撤至5200米大本营!”
5月28日、5月29日。突击队的四人安全下山,然后统统进了医院。
刘连满肋骨骨折、多处肌肉和韧带拉伤,轻微内出血。屈银华则进了手术室,切除了10个脚指头和脚后跟的肌肉组织。王富洲和贡布也没好到哪里去,要长时间住院休养。
本来,唐华认为这次珠峰登顶,中国会向全世界炫耀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现在,唐华觉得,中国首先是向全世界炫耀了自己的意志力,其次才是炫耀卫星技术。
或许很多年后,其他国家也会发射同步卫星,也会有卫星直播,当然中国那时候会有更强的通信和航天技术。但是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登山队,能有这种精气神,在如此困难和艰险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生命拼搏出最后的胜利。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
……
海南,三亚南红农场。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水稻第一实验基地。
“邓部长。”
唐华走京广线一路到广州,从广州坐船到三亚,上岸就看见了来接他的邓子飞。
邓子飞现在一身庄稼人打扮,短裤,短袖,头上一顶草帽,脚下是胶凉鞋。更不一样的是邓子飞的精神状态,现在的他神采奕奕,两眼放光,就像自己找到了金山银山。
看邓子飞现在的精神状态,唐华觉得第一基地应该是有谱了。
“邓部长,是不是已经很明显能看出来,这一茬杂交稻明显是增产了?”唐华问。
“那当然,我小时候也耕过田,一眼就能看出来。”
……
实验基地,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