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的‘林县引水渠为地方机关在无科学论证规划下擅自上马的无效工程’的结论。”
“水利部认为,当前解决林县区域内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唯一方案是从浊漳河上游建设超长引水渠引水。该方案虽消耗资金、人力物力极为巨大,但是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对林县引水渠的方案审核,水利部的结论是:总体合理,具体工程设计可进行调整
,以减少综合成本支出、加快工程进度。”
“……林县引水渠更改方案后,可重新恢复施工。同时建议林县当地停止土炸药厂的生产,由太原化工厂和兵工厂在今年度供应500吨膨化硝铵和100吨tnt。炸药厂停产还可让林县的红旗渠工程减少人力占用。”
唐华在国家计委看到红旗渠的方案调整,不由得赞叹水利部的大脑洞。
水利部介入,红旗渠就不是林县自筹自建工程,而成了国家级水利工程。
重新调整后的红旗渠新方案,总干渠总长从70公里缩短到58公里。在任村镇西北,绕太行山“回山角”内凹地形修建的12公里多的大u型盘山水渠被一座长1450米的陆地水桥替代。
红旗渠长70公里的总干渠,就是在太行山半山腰生凿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仅用9米的落差,就把水引到70公里以外——坡比1/8000。在硬岩区域,依着山体的走向弯弯曲曲开凿人工渠,有的地方没法在山腰凿,还得打涵洞,比如青年洞。
但是在“回山角”,这里可以用一座1450米的桥省去12公里的山腰人工渠。
这座巨型水桥投资其实也不小……但是要征用的劳动力人数少,直接架桥的工期也比开凿硬岩更快,盘在半山腰的水渠毕竟还是很难修的。
这座高架的钢筋混凝土巨桥,大概会成为“新红旗渠”的看点之一吧。既有中国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也有超级工程的疯狂。
……
“唐华,南朝鲜的这次政变好像不太行啊。”
刘少农的电话。
唐华:“刘部长,李副主席还真猜对了,他们真的想对汉城下手,不过美国人动手比我们还狠,这可怪不到中国头上了。”
就在昨天,南朝鲜陆军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宋尧赞的支持者张都映在水原“暴走”了。
陆军参谋部行营的会议室气氛凝重,张都映脑门绑着白布条,双眼布满血丝,右手在纸上奋笔疾书。几分钟之后,一副很大的汉字写成了:
“壮志饥餐北虏肉,笑谈渴饮敌酋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水原,汉江南岸30公里的一个小城。张都映和他现在麾下的军官,要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向汉城进军!
“汉城,五千年历史的大韩民族国都,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统治着整个东亚!”
张都映在进军前做的动员。
“国家沦亡,国都弃守,此乃国家之耻,民族之耻。我们的使命,是光复旧山河,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倒在向汉城进军的路上!”
……其实这一帮军官和几百名士兵没带武器。
车队从水原出发,快接近汉江的时候下车,沿公路向汉江大桥步行。
这时候,朝鲜人民军兴奋得直搓手,在涟川的第一炮兵师和独立坦克第二团已经从坑道里把坦克和大炮开了出来,几十门130毫米加农炮擦得锃亮。
如果南朝鲜军队要强行进入汉城地区,那可是对停战协议的重大挑衅啊。
在汉江北平原非军事区,联合国观察员和卫队几十人在汉城市区南、汉江北岸摆开车阵。
在黄海上空,沈阳军区空军起飞的伊尔-28用空地导弹锁定了汉江大桥。
在汉江南岸,正向北步行的张都映“汉城进军团”被美军、南朝鲜军混合的一队人拦住了。
“张都映!站住!”
白善烨头戴钢盔、身上套了两件防弹衣,躲在半履带装甲车的钢板后面,用扩音器喊话。
“老白,被中国人俘虏了两年,你都成佛了,”张都映说,“放心吧,我没带武器,我后面的七百七十人也没带武器。”
“你擅离职守,不经联合司令部的允许擅自调兵,擅自行军,意图闯入汉城,你这是兵变!这是叛国!”
张都映:“老白,韩国这几年的形势,你还看不出来吗?失去汉城的韩国,那就不是韩国了。……只要国都还在釜山偏安,我们无论怎么治国,都是徒劳。大韩民国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民族永远不可能站起来。要想生存,必须回到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