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虹:“哎,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就这样吧,大不了倒在进攻的路上,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
“这个办公室叫做‘海军核动力办公室’而不叫‘核潜艇办公室’,各位能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吗?”
唐华问兰州分部的骨干们。
彭士禄:“这说明,我们办公室未来不只做核潜艇,还可能做核
动力水面舰?”
唐华点头:“水面舰艇的核动力方案也是一个考虑的方向,还有民用核动力特种船舶,此外,如果我们启动民用核电工程,在做到产业化和规模化之前,核电技术也由你们办公室掌管。”
等核电技术成熟、产业化批量建造之后,民用核电大概会交给能源部管理吧。
夏桐:“我们正在做的攻击型核潜艇,主要是给弹道导弹核潜艇做技术积累吗?”
唐华:“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面的部分技术,依靠建造攻击型核潜艇来做验证,但是攻击型核潜艇也是海军的主战装备,今后要持续研制更新换代,技战术指标也会一代比一代高。”
“不过,弹道导弹核潜艇确实是超出海军装备范畴的东西,它是国家战略核威慑的一部分。在未来,甚至可能我们国家的战略核弹头大部分是由核潜艇携带和发射的。”
于笑虹:“核潜艇可以隐蔽潜航,快速横跨太平洋,把几十枚核弹头一下子全砸到敌人头上,那是非常厉害。”
唐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可能会待在西太平洋,发射的潜射导弹就可以攻击美国本土。……隐蔽潜航,出到太平洋深处,到那时候可能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任务。”
弹道导弹核潜艇未来的战备巡航区域在哪里,还真不太好确定。
南海地区作为战备巡航区其实不太理想,从西沙海域发射潜射导弹,要攻击美国的主要城市,导弹大约要飞行14000公里。
现在有比南海稍好一点的战备巡航区:台湾海峡。这道海峡既是封闭的、安全的,水深也足够。从这里打美国,导弹射程需要13000公里。
再次的是黄海水域,由中国山东半岛和朝鲜领土共同护卫的这片海域,导弹射程只需要12000公里,缺点是水不太深,而且有可能被韩国和美国海军闯入。
而部署在中国东北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井,导弹只需要飞行11000公里。
相比起来,苏联的地理位置太适合打美国了,陆基弹道导弹发射井只需要9000公里的射程就可以覆盖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这发射井还是处在苏联比较深的内陆腹地。
如果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苏联从北冰洋堡垒区发射导弹,只需要飞行7400公里就行。
但中国的地理位置就是这样,离美国距离有点远。就暂且先以台湾海峡为战备巡航区来设计核潜艇、潜射导弹吧。
……
“唐部长,我们在苏联留学的时候,苏联的教授跟我们讲了很多种核潜艇反应堆的形式,有的是设计概念,有的苏联教授好像暗示他们已经在做研究了。我们下一代反应堆要不要也多头并进呢?”
赵仁恺提问。
唐华:“苏联教授暗示已经在做了的反应堆,是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吧。”
“是。”
“液态金属堆是核潜艇反应堆的第二选择,”唐华说,“它和压水堆相比,各有一些优劣。液态金属堆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但当事故发生的时候,反应堆核心一回路的液态金属,比如纳,遇到环境中的水分或者杂质,就会产生很剧烈的燃烧,核潜艇反应堆就会变成一颗大炸弹。”
“我也感觉压水堆的安全性比较靠谱,”于笑虹说,“液态金属堆里的钠我见过,一小块钠扔到水里,立刻就噼里啪啦炸起来,冒出好多氢气,如果有明火还会爆炸。所以我就感觉,压水堆里面是水,海洋环境也是水,这俩比较亲。”
于笑虹的话虽然有些玄学,但是在座的人听了好像觉得也很有道理。
唐华:“这些新概念的反应堆,压水堆、沸水堆、液态金属堆、高温气冷堆,各有各的用途,像液态金属堆可以作为核潜艇动力的备选,高温气冷堆可能在小型核电方面比较有前景,我们今后立足于改进压水堆,但也不放弃对这些新概念反应堆的研究。”
……
原历史位面,中国提出研制核潜艇是在1958年,但很快遇上三年困难,核潜艇暂时下马,再次启动已是60年代。
现在核潜艇项目并没有暂时下马,而是1955年预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