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计算的,而火箭发动机推力不变。这就是说火箭越飞,它的加速度越大。
那是不是加速度太大把主箭体拽解体了呢?……如果问题有这么简单就好了。谁都知道加速度递增的规律,初版箭体的强度就是基于加速度递增的数据来设计的。
找故障原因还要再深入计算四个助推器工作时火箭的震颤、火箭共振频率的变化、助推器喷流的变化,一大堆参数。
1961年9月,事故三个月之后,老钱和任新民终于确定了火箭解体的原因,进入修改设计阶段。
确定了火箭的毛病出在哪儿,研究中心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火箭的某一部分结构,而不是傻乎乎地全套加强——如果全套加强,那火箭的运载能力就掉得很厉害了。
修改设计、定型、下发图纸,天津火箭厂按照新图纸重新生产长征-3k4的第一
级。
12月份试射的这一枚长征-3k4第一级模组,外观看上去和六个月前那一枚没什么变化,但内部结构有400多项改进。
“我听说,这种单独的第一级模组,不算是完整的火箭,所以失败了也不计入长征-3k4的成功率计算表里。”在太原航天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旁,任新民对钱学森说。
“就算没有这个心理压力,我们也不能再拖延了,”钱学森说,“一次发射失败花了六个月时间找原因,如果我们再失败一次,就又是6个月,唐部长的那一堆稀奇古怪的卫星就全在仓库里干瞪眼。”
任新民:“长征-3号打上去的卫星我觉得功能都很强了,看那气象卫星,现在电视台每天下午都播发10分钟的气象云图……”
钱学森:“现在这些卫星远不如以后我们要发射的卫星,有的卫星的功能强到……唐部长自己都吃惊。”
……
“5,4,3,2,1,点火!”
虽然只是运载火箭的第一级模组,发射的时候还是按运载火箭的全套流程。
长征-3k4带着配重,飞离发射塔,飞离平遥,向西北方向窜去。
钱学森在紧张地看表计时。很快,火箭就飞到了6月份崩溃解体的时间点。但天边那个发光的小点并没有任何异常。
指挥中心收到的遥测站报告,也显示火箭一切正常。
“一级火箭工作正常。”“助推器工作正常。”
“助推器准备脱离!”
“助推器脱离成功!”
“一级火箭准备关机!”
第一级火箭关机后,就没有了。长征-3k4从此进入惯性飞行,飞行两千公里后,再从外太空掉回地球,掉在新疆的落区。
钱学森:“谢谢新疆基地部队的工工作,你们辛苦了。”
“报告指挥部,这不但是一次成功的火箭第一级模组试射,还是一次超大号的导弹试射。”
新疆那边,指挥员的话音传到太原。
“七十多吨的配重,你们把它准确发射到了两千四百公里以外,仪器舱的落点偏差不到2公里。如果这是一颗炸弹,那可就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