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十四章,请全国人民二选一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体的循环和呼吸工作过程,提升我们的医学水平。”

“太空环境下,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干扰,我们在太空中观测宇宙会比在地面上效果更好、更清晰。因此,天文观测和宇宙物理学的部分研究,可以搬到太空中进行。”

“另外,在微重力环境下,我们还可能做许多在地球上难以完成的试验,增进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

“此外还要说的就是,我们让航天员在什么样的飞船里住上一年两年?其实这不叫飞船,或许可以叫……太空站。”

唐华又切换身后屏幕的图片,显示出的是一个第三代空间站的立体构图。航天员生活舱、各种科学实验舱、太阳能电池、停泊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全都清楚地标记了出来。

再然后,唐华开始将载人航天具体计划的时间节点。

“空间站与载人飞船,我们打算同步开始研制和发展。”

“1965年起,我国将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无人试验船,此后保持每年一枚火箭、一艘试验船的速度,进行4次发射。”

“第五次发射时,我们就要用自己的飞船发射自己的航天员上太空。”

“保持一年一次载人飞船发射的频率,是这样可以尽量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应用卫星发射计划。在三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每年进行12到15次航天发射,其中有一次是载人飞船相关的试验发射。”

“也是在1965年,我们还要发射一艘第一代空间站上太空。第一代空间站的结构较为简单,重量不大,只有载人飞船的靠泊接口,没有货运飞船的靠泊接口。”

“飞船与空间站的靠泊、连接接口,我们将和苏联协商,共同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样,苏联飞船和中国飞船都可以接入到空间站中。不但第一代如此,第二代和第三代空间站也如此。”

……

唐华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宣布中国载人航天的计划,在地球的另一边,卡纳维拉尔角,一枚阿特拉斯-水星运载火箭从17a发射塔升空,把“友谊七号”和宇航员约翰·格伦送上了太空。

1961年,美国进行了两次载人太空飞行,两次都是坐着弹道导弹来了一次亚轨道飞行体验,最大飞行高度分别是187和190公里。

1962年,能把飞船送进近地轨道的阿特拉斯-水星运载火箭总算能用啦。

“41岁的约翰·格伦创下了一个记录:至今为止进入太空的最年长的地球人,唯一的一位超过40岁的宇航员。”

自由七号这次要绕地球三圈,好几个小时呢,美国的电视台主持人在说一些花边新闻打发时间。

“哦!天哪,他都41岁了,这样一把年纪的中年人,进行过一次危险太空旅行,之后就该领退休金了吧?”另一名主持人感叹道。

“我也觉得应该如此,但我不确定nasa或美国空军是否会这么慷慨……”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