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近在咫尺的国家。
只要在古巴稳稳地钉住,几十枚核导弹卡在美国的后院,在赫鲁晓夫眼中,那就标志着整个棋盘形势逆转。
“古巴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意义,以我之见,它的价值并不是作为一个核导弹的发射基地。”
总理在莫斯科已呆了半个月,今天是第三次与赫鲁晓夫会晤。
“古巴存在的价值就是它一直存
在。”总理说了一句有点拗口的话,俄语翻译都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翻译过去。
“在拉美地区发生了革命,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战胜了美国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干涉,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日益壮大、发展、富强。这个国家就是古巴,古巴共和国本身就是对美国拉美政策最沉重的打击。”
“部署核导弹在那里,军事上可以对美国构成更直接的威胁。但即便没有核导弹,古巴也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赫鲁晓夫没有马上回应,歪着嘴眨巴了一会儿眼睛,“这是社会主义阵营唯一接近美国本土的地方,苏联只有这一个地方可建设导弹基地。”
总理:“但是古巴同时也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如果遭受严密的海空封锁,古巴内部的经济运行和国民生活是难以维持的。从地理上说,古巴是一个靠近美国本土的地方,但横向对比,古巴的条件不如土耳其。”
总理的意思就是,这场导弹危机无论输赢,都只是面子问题,不会有实质性的利益变化,除非导弹危机演变成世界大战。
土耳其有海路有陆路,甚至有自己的战略纵深,还卡住了土耳其海峡这一条战略通道。苏联肯定无法封锁土耳其,但是美国可以封锁古巴。
赫鲁晓夫发起这场博弈时,就应该知道自己这方的胜率低风险高,而收益却与风险不成比例。
老实说,赫鲁晓夫对于美国人的激烈反应缺乏思想准备,其内心深处并没有下定决心与美国进行面对面的军事对抗。
赫鲁晓夫决定实施阿纳德尔计划,其实是把宝押在他们可以瞒天过海,在美国后院部署导弹而不被发现。对于发现之后应该如何杠,可能赫鲁晓夫自己都没有想好十全的应对策略。
……
大西洋。
美国和苏联入戏越来越深。在美国的海上封锁线建立起来后,苏联6艘军舰组成的小舰队往前进了200多公里,最终还是怂了,停止前进,在原地转圈。
除了6艘水面舰,在水下苏联还有4艘f级(641型)潜艇。这是和z级(611型)差不多的柴油远洋潜艇,不是核潜艇。
为什么没派核潜艇过来……苏联的第一代核潜艇故障率还是太高了。
不过,虽然这4艘641型潜艇是柴油动力的,但它们都装了核鱼雷。一发出去,几海里半径内的潜艇都要被打爆的那种。
641型b-59号潜艇在编队里给蓄电池充满电,准备一口气潜航过去,突破美国海军的封锁线。然而,它刚开到美苏舰队的中间地带,就被美国驱逐舰的声呐发现了。
在苏联军舰的注视中,美国海军“科尼”号驱逐舰冲上前来,用深弹迫击炮“通通通通通”抛出5枚深水炸弹。苏联巡洋舰舰长差点儿就想命令主炮开火。
“科尼”号发射的是1/10装药的训练用深水炸弹,除非直接触碰潜艇艇壳,否则是没有杀伤力的。不过这5枚深水炸弹也等于告诉b-59号:别躲了,我知道你在这里。
b-59号潜艇这时候的状况很不好。他们从本土出发已连续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艇上淡水缺乏,由于对热带海域的气温准备不足,舱内气温升到了40度,艇员都很狂躁。
在狂躁的心情驱使下,b-59号的艇长要求发射核鱼雷将美国军舰干掉。
发射核鱼雷需要潜艇的艇长、政委、大副三人一致同意。此时艇上的政委中暑,大副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是另一个有表决权的人,他表示坚决反对。于是潜艇按程序上浮,向莫斯科发报请示是否应该反击。
在美国海军眼里,这件事则是另一种解释:b-59号潜艇被5枚深弹逼出了水面,取消了“闯关”的尝试。大胜!
……
华盛顿。
10月27日。
“苏联的弹道导弹竖起以后就无法移动,正是空军将其消灭在地上的最好时机。我们以大机群低空突入,强行突破小型防空导弹的拦截网,只要摧毁了苏联的弹道导弹,一切就会逆转!”
空军上将柯蒂斯·李梅,二战时暴力拆迁日本城市的著名包工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