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被踢出安理会四边特别会议,这让法国代表团十分愤怒。
法国已经宣布了自己的人造卫星计划,要在今年下半年用“钻石”运载火箭发射一枚人造卫星。虽然现在还不是航天国家,但马上就是了啊。
被踢出来也就罢了,为什么英国却可以和美国一起参加四边特别会议?英国也没有发射过卫星呀。
北京。
唐华把回复上海计算机所的邮件发出去。本来该去一趟上海的,但苏联那边表示要给死光一号卫星庆功,还要发勋章,3月份得去莫斯科,上海就用邮件交互吧。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上海计算机所正在研制的超算。
1958年上半年,天河一号投入使用。1961年上半年,天河二号投入使用。天河三号……
天河三号很早就确定研制周期是4年不是3年,1964年上半年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但是,1965年上半年,看样子可能也做不出来了。
可能是当初的目标有些吓人——百亿次超算。天河系列每更新一代,运算速度增加四倍。
1962年,上海所开始设计天河三号,超算团队先把运行频率加到了240兆赫,芯片的发热剧增,不得不改进冷却系统;冷却系统重设又要改超算机柜架构,机柜架构变化又很难——频率太高了,芯片组之间允许的最大间距已经很小。
唐华把超算团队的方向拧了一下,让他们走多并行处理机的路,绕过了这个坑。
于是天河三号的模样大变,不是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的那种同心圆机柜集群,它的基本单元是一块一块的砖,内含运算芯片和存储芯片。砖内的芯片要求时间同步,砖与砖之间则不要求,距离可以拉得远一些。
一块砖等于一颗奔腾pro或者什么cpu,天河三号就等于装了128颗这种cpu的超算,整体的样子……像个砖砌的桥墩。
16块砖叠一层,一共8层,层与层之间的空隙是冷却管路系统,再下面是存储器和电源,再下面是冷却泵。
堆叠海量单一功能运算芯片来获得超级运算速度的路子,就快要走到头了,不过,还可以最后地垂死挣扎一下。
这种挣扎还是有意义的,等以后真的能把奔腾pro级别的cpu造出来的时候,把天河三号的砖替换成cpu,马上就可以获得一种新世代超算的可行架构。
“1965年12月1日前投入使用,如果时间来得及,计算机所超算团队全体到海南岛过冬,从投入使用后一直呆到春节。”
唐华邮件的最后一句。
……
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在去莫斯科路上,唐华再访伐木镇旁边隐藏的6626基地。这座“激光城”的规模比起四年前又扩大了许多,地面建筑增加了一倍,地下的设施不知道扩建了多少。
唐华下车时,6626基地的首席科学家、普罗霍罗夫院士带着一大帮人在迎候,其中有基地的科学家、工程师,也有基地驻军军官。
“乌拉!”
“乌拉!6626基地!”
要不是西伯利亚的3月底还比较冷,估计他们掏出伏特加就要开现场趴了。
“6626竟然做到了,”唐华说,“没想到,我们真的把这个玩意变成了现实!”
普罗霍罗夫:“隐藏得越深,就越致命。”
6626基地还真是这样。不知道美国的侦察卫星有没有浪费胶卷拍摄这里,不过,就算拍摄到了异常,也不一定能判断出来6626基地是干嘛的。
毕竟6626基地所有的实验设施和生产设施都在地下,70%的人员住宿也在地下。
在苏军序列和苏联基地名册中,甚至都不存在6626基地这个名字,6626这个数字的来源是普朗克常数的前四位有效数字,当初建基地的时候随意指定的。
唐华:“不管最后是否会签那个条约,既然我们已经成功了,那就继续ЛА-3激光器的工作,把对手越甩越远。”
普罗霍罗夫:“那是当然……不过现在暂时可以把工作放一放了,下一个目的地:莫斯科。”
除了唐华和普罗霍罗夫,6626基地还有40多人被授予列宁勋章、劳动红旗勋章、红旗勋章,也是去莫斯科授勋,只是他们的勋章得秘密颁发,而唐华、普罗霍罗夫和三名宇航员的授勋仪式是公开的。
……
莫斯科。
唐华和普罗霍罗夫下车,先期抵达莫斯科的聂帅、驻苏联大使馆的同志、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