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我叫雷锋!

局特工。他们从大使馆出来的时候,围着两个人,但在走近车队后,特工就只围着一个人。所以,这个人是腊斯克,那个上车的人,是苏哈托。”

林帅:“这就是你们选择目标的理由?”

“还有其他的参照。上车的人所上的车是苏哈托惯用的坐车,还有,监视组为最后的发射提供了证据……”

“报告总指挥,我们截获并录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雅加达发回的电视直播节目。”指挥中心,监视组的参谋大声说道。

“播放出来吧。”

cbs的记者占的摄像机位置真的很好,清楚地看到了苏哈托和腊斯克分开、走向自己的座车,上了车又开窗和腊斯克叽叽歪歪说了一通话,然后关窗,然后中弹。

掌声响起,还伴随着欢呼声。大屏幕的这段电视录像,等于确认了攻击成功,确认了

苏哈托的结局。

“这个刀片导弹啊,还真是百步穿杨。”

唐华:“林总,这种导弹叫‘飞刃’,动能特种攻击导弹。”

“刀片叫起来顺嘴。”

……

这还得从63式主战坦克说起。

1962年底,63式的反应装甲通过验收,反坦克导弹研究室就发愁以后聚能破甲战斗部是不是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研究室的几名小伙子脑洞大开,提出反坦克导弹里面装一枚钨合金弹芯,同时改发动机,让导弹加到三倍四倍音速,用钨合金弹芯硬钻坦克装甲。

唐华看了这个脑洞计划,狠狠地表扬了研究室一顿。

算算现在国内控制芯片、操纵系统、气动舵面的技术发展,差不多满足研制“阿达茨”的门槛了。

动能反坦克导弹试射成功之后,虽然陆军觉得导弹不好操作,但是控制系统毕竟搞出来了。

用这一套系统,把导弹速度降到1.5到2倍音速,就能满足命中精度小于0.5米的指标。

然后,“暗杀导弹”的门槛也就达到了。

……

“这次空地打击,战术打击无人机部队表现很出色,”空军代司令员刘振说,“及时、正确地调用指挥中心的信息识别目标,完成攻击前决策,无人机待机位置合理、导弹发射时机把握得当。”

林帅:“对印尼的首战,这个任务的无人机操作员是谁?应当嘉奖。”

“空51师,切换画面到无人机操作员。”在樟宜机场的叶帅下令。

空51师152团,听到提示“摄像头已激活”后,雷锋转过转椅,对着摄像头立正,敬了一个礼。

“报告林总!我叫雷锋,空51师152团1营1连连长、无人机3级操作员!”雷锋的动作镇静,一发言就露馅了,紧张得都没完全采用向上级报告的标准用语。

唐华:“……”

林总、粟峪、刘振则满意地点了点头。

……

“第一打击群,作战任务1、作战任务2、作战任务3、作战任务……17,满足打击要求。”“第二打击群……”

指挥中心只用了25秒庆祝干掉苏哈托,然后大家就都低头继续工作。事情还很多呢。

指挥中心后排,多国部队军事代(jia)表(bin)团的座位。

军事代表们有的需要翻译,有的不需要。林清祥和林金山是不需要翻译的那两个。

从侦察无人机锁定目标、打击无人机绕过雷达站飞临雅加达上空开始,6国军事代表团的军官们就觉得自己不是在指挥作战,而是在看电影。(苏联军事代表团上前去指挥组就坐了,苏联军舰和飞机要参加第一轮打击)

而且看的是科幻电影。

导弹发射的时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激光驾束中心的十字,最后导弹扎中轿车,画面不太看得清楚,毕竟480x320的分辨率,而且飞刃导弹也没有爆炸的硝烟。

直到转播cbs的电视画面,军事代表团这才恍然大悟。

“印尼的总统……首领,就这么被打死了?”

记住我们网址:www.wanben.org

不想错过《回到民国当小编》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