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美国驻印尼大使馆。
“这是绝密行动,命令来自华盛顿。但总统不知道此事,国务卿先生也不知道。你们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特勤局美国总统卫队、大使馆海军陆战队员聚集在地下二层,驻印尼大使馆武官将爪哇岛地图摊在桌上。
“情报显示,印尼前总统苏加诺被囚禁在万隆,在这里,伦孔庄园。现在军政府被打得一团糟,本来军政府应该秘密处决苏加诺,但目前我们所获知的消息,没有。可能军政府残余的官员忘记了此事。”
“苏加诺或者被处决、或者继续被军政府扣押,都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不允许苏加诺被印尼共或者中国人控制。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我们要把苏加诺控制在自己手里。”
武官用铅笔指着地图,画出了一条行军路线:
“我们一共出动17人。大使馆弄到了足够的印尼军队的武器。行军路线:分批步行前往这个街区,这里有一辆民用大巴可以发动起来。我们伪装成逃难的印尼人,乘坐大巴前往万隆,再前往伦孔。”
“这是伦孔庄园,”武官换上一张地图,“现在,我们不知道苏加诺被囚禁在哪栋房子哪个房间,这需要你们潜入庄园之后通过审讯俘虏来确认,或者也可以逐屋搜索。印尼军政府在这里有70人的守卫部队,而且不是特种精锐,我相信你们能解决。”
……
“如果特勤小队在战斗中有人员伤亡,怎么办?”特勤局的副队长李斯特问了一句。
“把伤员和尸体都带回来。”
“总统卫队是护卫大官的,让我们去执行特种行动,进攻一座庄园,这不是我们的专长。”李斯特摇摇头对前景表示悲观,手里却熟练地把一挺苏联的rpd轻机枪分解检查了一遍,咔嚓组装好,又从桌子上拿起几枚手雷。
武官:“记住,如果无法将苏加诺带回来,就马上把他打死。你们可以根据形势,现场做决定。”
李斯特:“是不是印尼共的情报人员也发现了一些迹象,能够证明苏加诺在伦孔庄园,所以我们才要这么着急地去那里?”
武官没有正面回答,他把自己检查过确认完好的一具巴祖卡火箭筒递到李斯特手里,“做好在战斗中出现第三方势力的准备。”
……
爪哇岛南部海岸,加尔杜镇附近。
四艘小艇靠近海岸,海军陆战队员跳帮踩水上岸。安全登陆后,小艇用对讲机联络3公里外的军舰,表示自己开始返航。“镇江”舰也用无线电回应,祝侦察小分队一路顺风。
37人的分队分为三个侦察班/12人小组,以及李迪物排长。
每个12人小组有4名步枪手、2名微声冲锋枪手、一个2人狙击小组、一挺轻机枪、一名火箭筒手、一名爆破手、一名通信/导航员。
在乘坐小艇上岸时,导航员给自己北上的北斗终端和电台裹上了两层厚厚的塑料袋防止进水。走到干硬陆地后,3名导航员纷纷撕开塑料袋,开机定位。
“我们在这里,接应的印尼共同志的会合点在这里,”李排长拿过导航员手里的显示屏,确认了行进的方向。
侦察分队步行了约400米,矮树林中有手电筒在亮、灭交替照亮。小分队也用手电联系,双方对上了暗号。
“小张同志,你好。”
“中国同志你好,我们弄到了3辆卡车,虽有些旧但机器都很皮实,”印尼华人小张说,“我身边这三位同志是司机。”
“我们在地图上确认一下行军路线,你看这显示屏,闪着红点的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然后,”李迪物连按了几下按钮,“这里是目的地,万隆伦孔庄园。”
“李排长,我们在前面过小桥,沿公路行车5公里,岔路口走右边,然后进入盘山路就简单了……”小张看了好一会才学会看电子地图,“小桥是这里。我来当向导吧。”
……
北京,指挥中心。
“沿途没有印尼政府军,道路畅通。侦察分队请专心驾驶和导航。”
值夜班的陆军指挥组参谋是杨育才,总参作战部特种作战处副处长。
在朝鲜端掉美军指挥部、击毙美骑一师师长特鲁多的时候,杨育才26岁。
十多年过去,现在的杨育才四十岁,肩扛上校军衔,眼角长出了鱼尾纹,发际线向上移了两寸,冲锋陷阵是难了,平时的主要工作是特种作战的战法研究。
杨育才:“调出伦孔庄园地图,我要再研究一下突袭计划……”“方片q出现,空中行动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