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产业工人。
郑州是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叉点,有这两条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大动脉在此,郑州超越洛阳和开封,成为河南的省会、经济中心、人口中心,一点都不意外。
现在的郑州有17条公交线路,上下班高峰时期5分钟一趟车。每天晚上6点,在郑州街头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车长河,大姑娘小伙子,大叔大妈,骑车从工厂里出来,从办公楼出来,或直接回家,或拐进菜市场,或直奔电影院,还有的直奔路边小饭馆。
郑州的街道除了电影院、文化宫这些大型设施,最多的就是小饭馆。除此之外,书店、大百货、小便利、租书店、录像厅、卖录音带和录像带的音像店、照相馆,一条街全都是,挤挤挨挨的。
“你们这照相馆是怎么回事啊?工作怎么这么不负责啊?”
带唐山口音的普通话。在照相馆柜台前,姜洪齐生气地拍着柜台桌。
“怎么啦?”柜台后面的胖大姐满不在乎地问道。
“你看看,”姜洪齐从相片纸袋里掏出一张,“我上周五在你们这照的相,昨天取回来一看,啊,这是谁的照片,这是我吗?”
“这就是你。”
“这他妈不是我!”
“别想那么多了,这就是你。”
“我都说了这不是我,怎么说这就是我!”
姜洪齐气呼呼地又从相片袋里掏出一张,“这是我儿子吗?”
这张照片是一个梳两条麻花辫的小女孩。
胖大姐站起来看看姜洪齐身边的姜文,“哟,这小娃娃才过一周就换了发型啊”
……
“吵什么吵什么,”照相馆的店长从后面工作间出来,制止了争吵,他拿过相片看了看,“马姐,看来是你装相片和底片的时候装错袋了,能找着错装到哪个袋子里了吗?”
“找不到了,上周照相冲印出来之后都被人领走了,就他回来说拿错了。”
店长:“这位大哥,要不我给你和你儿子再照一套相片吧?”
“好。下次可别再弄错了啊。我儿子先照。”
姜洪齐把姜文抱进去,摁在椅子上。三岁的姜文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照相馆的陈设和给他照相的这两个人。
在照相馆外,唐华看着里面发生的争吵,偷笑个不停。
周璇:“相片装错,倒也不是很罕见的事,就是这营业员怕重拍一套费钱,那套说辞太好笑了。”
唐华:“我是看那小孩,大脑袋,呆呆的,挺有意思。……北影来实习的学生都安顿好了?”
“都在郑州货运站宿舍安顿下来了,年底再来接他们回去。”
北影的学生在上大四之前,都得外出实习六个月,多数情况下是到工业企业,其中铁路货运编组站、汽车厂的总装流水线去的次数最多。
实习并不是让这些演员和未来的编剧导演们受苦,主要目的是长见识。在这两个地方打杂不苦,但最能代表现代机器大工业:高度自动化、大机器,最关键的是,这里有现代工业最大的特点——严密分工和精确配合。
唐华:“那你的工作就完成了,要不你先回北京,我还有兰考和开封两个点,顺便把汉城带去兰考,然后再回。”
周璇:“不,我也去兰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