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制和生产常规武器的任务。
这需要转换思路,然后用详实的事实和严密的推理写一份报告。
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指挥中心,已经在建了。与之匹配的是苏军大量舰艇、飞机、基层部队甚至单车要升级通信和指挥系统。
低轨通信卫星体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苏共用的,本来就有不需另行建设。
间谍卫星,苏联方面想买两枚他们自己独享的高分二号间谍卫星。
在海军方面,为了反弹道导弹核潜艇而设计的反潜航母不适合局部战争,但大甲板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可以。
而且反过来,大甲板的“正常”航母拿去反潜,效果也非常好。
空军要提高精确制导武器在弹药储备中的比例,而且对导弹和制导炸弹进行全面升级,换用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号。
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与冷战对峙线的重装集群不同,要建立一支轻型化的快速反应的地面部队。与这支部队相匹配,苏军要建立一支重型运输机组成的战略空运力量,以及一支远洋两栖舰队。
远洋两栖舰队中国已经把路趟出来了,重型运输机……中国现在还是只能生产20吨载重的运-6(安-12),得看苏联这边有什么技术储备。
“一种重型运输机,可以运载一辆主战坦克的?”捷门耶夫思考了一下,“伊留申设计局在设计一种载重40吨的四发喷气式运输机。”
来了来了,伊尔-76来了。
不但伊尔-76要买,什韦措夫设计局的d-30发动机也要。
“运载主战坦克只是一个技术标杆,”唐华说,“正如我刚才所说,应对境外的小规模局部战争,最常用的是轻型化的车辆,40吨载重的运输机,运送2到3辆轮式步兵战车可能更有用。不过这个技术标杆还是有必要达到的。”
捷门耶夫:“运载主战坦克除了总载重量必须达到某个数字外,还要加强货舱的地板,这也要付出重量的代价。”
唐华:“还是有必要在运输机设计时满足这一条标准,毕竟很多重型工程车辆的重量也和主战坦克相似。”
……
这一晚上的酒会沙龙,各工业部门的头头内心想的是如何让军工企业在中央更有分量更有发言权,不过真正讨论的时候,说的倒大部分是具体技术问题。
但是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印尼这样的战争,打起来都需要什么。
“米高扬主席同志,”唐华说,“我不太清楚苏军对境外作战现在有什么预案,但如果说哪个地方最有可能发生与苏联利益相关的冲突,那可能就是中东、以色列周边了。”
米高扬:“纳赛尔坚持他的不结盟国家立场,与苏联并没有形成同盟关系。”
“如果再发生1956年那样的战争,苏联也应如1956年那样继续保持干涉,最好是能有更大力度的介入。”唐华说。
……
第二天,唐华上飞机直接回国。
这一趟苏联之行,把1966年的中苏贸易额重新做到了平衡——去年出口得多了些,进口没有增加,手里攥着不少记账卢布,当然要花出去。
这可不比美元,美元外汇暂时花不出去,抓在手里是可以投资获利赚点钱的,卢布?苏联可没开股市和期货市场。况且这还是外贸专用的记账卢布。
进口的主要还是工业母机和用于基建的工业设备。
另外还有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从1965年开始,中国又开始批量地从苏联进口钢材……
1965年中国钢产量4510万吨,1966年5250万吨,但各地建设用钢需求实在太大了。
1966年进口的170万吨苏联钢铁,大部分从海运输入到南方省份,有大约四分之一输入到新疆——钢材从哈萨克斯坦经北疆铁路运输到乌鲁木齐,运费比从兰州西安运过去还便宜。说起来还是新疆的出境铁路把西部的中苏贸易带起来了。
……
北京。
“第一枚长征-15,其实我们是把一部分出厂前的检测工序挪到了文昌,所以在文昌我们的工作量就更加大了。现在所有工作人员压力很大,因为周期似然压缩了但产品质检不能打折扣。”
钱学森现在黑黢黢的,海南的太阳果然威力十足。
唐华:“我想问,你现在设计的长征-15b,进展这么快?”
“运载火箭研究院完成了图纸设计,但是要赶登月进度,所以图纸暂时不会下厂,我们就用长征-15冲刺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