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政务网平行铺设的互联网光纤干道,已经覆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唐华说,“这个网的密级现在已经从‘秘密’下调为‘内部’,政务网还是普遍机密级……互联网除了覆盖各地的骨干国企,还打算在主要城市开设面向普通干部和较有文化的群众的互联网服务中心。”
互联网服务中心……大概类比的话,就是网吧。
邓子飞:“基本建设的季节性雇工现在暴涨,小型微型企业,目前也大部分雇佣的是农村人口。一方面城郊农村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城郊公社劳动力在城里工作,不少人乐此不疲,预计今明两年,南方手扶拖拉机的销量会有爆发性增长,北方动作可能更大,销量增长的是大中型农机。”
唐华:“南方现在有4个拖拉机和轻卡生产基地,爆发性雇工的话,那就用爆发性的生产来解决吧。产能全开之后,手扶拖拉机的平均出厂价还能继续下降。”
……
地球上空360公里。
“在太空中,人和其他的生物、物体是感受不到重力的。那么,蚕在太空中能不能吐丝结茧呢?”
航天员林敏舒在摄像机前“上课”。
苍穹一号空间站,现在是“趣味太空生物实验”时间段。
在镜头中,六只家蚕用透明塑料隔板隔开,每个隔间一只蚕。为了让蚕住的更舒服一点,塑料小隔间下面还垫了纱布,有能在失重环境下自动送桑叶的喂食管道,还有失重环境下取走蚕沙的清洁管道。
这六只蚕是从400多只幼蚕当中挑选出来的,送入太空前已经生长了一段时间。运气不错的是,六只蚕都经受住了火箭入轨时的过载和震动,在太空中茫然了一段时间后,就神态自若地啃起了桑叶。
家蚕送入空间站已经有7天,在过去6天,空间站是每天定时播报一下家蚕的生长情况,到第7天也就是预定的吐丝时间,全程电视直播。
从晚上8点开始的家蚕吐丝直播,瞬间达成了“除晚间新闻外收视率最高电视节目”成就。
在电视镜头中,除了这6只已经长得滚圆的家蚕,还有两盆小油菜和一个长着绿叶的条框——太空种蔬菜不带点挑战性怎么行,这次中国航天员试试在太空种白萝卜,主要是想测试一下在太空中萝卜是不是还会向下长。
为什么不选胡萝卜,是因为白萝卜的生长周期比较短……
……
“我现在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我们为什么把人送上太空?为什么要把人送到一片荒凉的月球?像中国人这样多好,在太空中玩自己的游戏。”
美国航天工程师、阿波罗的科学顾问杰罗姆 威斯纳在收看中国的空间站直播节目。
这个节目……在北美卖出去了转播权。
菲利普斯:“现在cia综合各方面的情报,认为中国本来计划的太空项目路线图就是建设空间站,只是中途临时决定加入了苏联的登月计划。”
威斯纳:“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加入登月计划,他们会发射越来越多的空间站,或者是越来越大的空间站,甚至是一个轮辐状的自旋转太空城市,是这样吗?”
“或许吧。……你说的那种太空城市,其实我也想看到。”
“嘿,我赌它一定吐不成鸡蛋形,而是一团散丝。”威斯纳现在关注点转移到电视上,第一只家蚕要开始吐丝了。
“打赌10美元,它不是一团散丝,而是一个正圆球的蚕茧。”
“一言为定。”
在林敏舒的提示下,大家提前了几分钟关注就要吐丝的哪只蚕。
第一只蚕微微抬起头,开始吐丝了。一缕,一缕,一缕……十几分钟过去,吐出的丝很显然在结成一个有形状的蚕茧,威斯纳肯定输了。
时间继续推移,蚕茧成型了,是一个椭圆体,和地面上的蚕茧没有太大差别。
于是威斯纳和菲利普斯都没赢。
“好了,现在有五只家蚕都完成了吐丝结茧,剩下一只蚕宝宝可能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今天没有吐成。”林敏舒最后总结。
“我们把电视摄像头接到显微镜下面看看。”
林敏舒用镊子从其中一支“太空茧”上面抽出一缕蚕丝,放到高倍显微镜下,蚕丝被放大成了牙签大小。接着林敏舒又取出一些从地面带上太空的家蚕蚕丝,两种蚕丝摆在一起做对比,太空产生的蚕丝直径要明显粗于地面的蚕丝。
这一晚上,不但是威斯纳和菲利普斯两个人,也不止是北美观众,中国和东南亚的观众也有无数人自发地在家蚕吐丝前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