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在想办法解决他们自己遇到的困难,可能现在有一些想法是错误的,但应该不算叛变,苏斯洛夫同志。”
在1968年的春季,勃列日涅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态度并不敌对,因为捷克“要搞经济改革”是1967年底就确定的事,在确定经济改革之前,捷共的同志还特地到莫斯科征询过勃列日涅夫的意见。
被捷共中央全会选下台的诺沃特尼、上台开始改革的杜布切克,这两个人的立场其实也很微妙。实际上苏联高层更认可杜布切克,他在当总书记之前职业生涯有一半是在苏联和苏共一起做事。
所以1967年底,捷共通报说要开会解决国内问题,勃列日涅夫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你们的事情,应该由你们来决定。
“捷共政治民主化的改革措施,就当前所观察到的现象而言,有相当多的地方是欠考虑的。这很容易使捷共失去权威,从而无法管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捷共无法管理国家,就意味着经济改革就不可能向正常的方向进行。”
“知识分子对参与改革的态度极为热衷,他们作为一个阶层是有自己的诉求,而这个诉求与人民最急迫解决的事情是并不一致的。如果只听取知识分子的意见,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就会变成一场上层闹剧。”
根据捷共和苏联沟通的内容,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给杜布切克发了回复。
刘主席及中央对杜布切克改革草案也发了回复意见,比苏联的回复更接地气,第一句话就是:
“以我国过去历次国民经济宏观调整以及改革的实际执行情况,贵国如果要进行经济改革,那么首先要抓的工作是春耕生产。”
在春耕生产这四个字下面还划了着重符号。
“种子、备肥、农机和燃料这些物质条件;发放农业贷款、调整(当然是上涨)粮食和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制度保障。这些工作应从中央的高度予以重视,捷共中央的干部可以组成若干个工作组,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下基层,保证今年农业活动的正常。”
“在解决完春耕问题,为今年的农业收入奠定基础后,接下来一年的城市改革工作,无论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心里才会有底。”
……
总之,中国回复杜布切克的建议一条一条,全是实际的问题:
抓完春耕抓生产,农村生产捋顺了接着捋城市,工人自治委员会这个东西要和工厂领导层、工厂技术部门三结合,国家计划和工厂的自主经营权之间做好平衡,最重要的是工厂不能干等着国家帮自己调整计划,自治委员会负责解决下层意见上达,而技术和管理层解决下层的意见与工厂的发展方向的协调。
“捷共中央收到了我们发出去的建议了?”
“收到了,而且,我们也收到了苏共提出的建议。”
唐华和西穆涅克在去郑州的路上。唐华去郑州和河南几个城市视察河南的骨干工业企业开局运转情况,西穆涅克想去郑州找到公有制企业如何健康运营的道路。
现在东北主要工业城市的工业规模最庞大,但东北城市的运营比较简单,而郑州属于那种乱糟糟的混搭产业城市,既是国家尿素生产基地,也是农产品轻工业基地,还搞了一些重工业,此外还有庞大的铁路枢纽及运输产业。
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产业在郑州搞得都还不错,因此西穆涅克特别想去看看。
唐华:“那么,杜布切克书记对中国和苏联的意见有何反应?”
西穆涅克:“杜布切克书记和捷共中央在改草案。”
嗯,在改了,在改了。
“一个经济崩溃的捷克是最不符合苏联利益的,因此苏联宁可忍受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小小出格,但苏联不能忍受因为捷克改革而使得华约体系解体。”
估计第一条和第二条,刘主席和总理应该已经在回复的时候集中火力抨击了,唐华还是想接着上次开会时捷苏关系的事儿说。
“杜布切克书记的讲话,他仅仅是分析了捷克自己国内建设的需要,就贸然给捷克外交制定了‘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新政策方针。如果说能威胁华沙条约的真正的危机是什么,这就是真正的危机。”
西穆涅克:“但是很显然的,苏联本身也在争取和美国以及北约缓和。”
唐华:“这是两码事。苏联与华约的外交集体转向,争取与美国达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捷克与华约采取一致的外交立场,这不会有事。但如果捷克在决定转换外交立场的时候,没有先考虑华约这个集体的意见,那就是你们‘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