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阿巴斯是一位拥有叙利亚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基督徒,他出生于耶路撒冷并拥有强烈的反犹信仰。案发后对他的家中进行搜查时发现了一本日记。”
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市警察局弗罗斯特警官照着手中的讲稿,将案情通报给在场的记者。
“阿巴斯的日记写道:‘铲除罗伯特 f 肯尼迪的信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坚定。rfk必须死。rfk必须被杀死。rfk必须要被刺杀……罗伯特 f 肯尼迪、必须、要在1968年6月28日、被刺杀。’”
“圣达菲警察局的探员一致认为,这一日期对阿里 阿巴斯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当天正是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一周年纪念日。此外,当阿巴斯被拘捕时,我们在其口袋中发现了一篇有关罗伯特 f 肯尼迪支持以色列的报纸文章。”
时间是7月19日。
约翰 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前美国司法部长、现美国参议员及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罗伯特 f 肯尼迪遇刺身亡整整三个星期后,美国警方宣布搞清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
记者们面面相觑,这个案子居然这么实锤?凶手凶器俱获,杀人动机到准备工作再到实施过程全被查得清清楚楚?
说完这几句话,弗罗斯特警官以一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神态离开讲台。
唐华也没啥话可说,就是用“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们编故事”的表情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回放。
当然是编故事,而且唐华十分确认,两个历史位面都是由同一个fbi探员负责写的剧本。
现在的刺杀者是出生于巴勒斯坦的叙利亚人阿巴斯,原来的刺杀者是出生于巴勒斯坦的约旦人索罕。
两位刺杀者都反犹。
阿巴斯认为必须在1968年6月28日杀死罗伯特肯尼迪。原来的刺杀者索罕认为必须在1968年6月5日杀死罗伯特肯尼迪。
出现差别的原因是——本位面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由于苏联海军舰艇编队在叙利亚和埃及各访问了一周,以色列只好选择在1967年6月28日发动攻击而不是6月5日。因此第三次中东战争也从“6.5战争”变成了“6.28战争”。
所以说这绝对是同一个人写的剧本。
……
“北约研究中心的小伙子认为,罗伯特 肯尼迪遇刺一案有很多疑点,但做事的人把证据和可能的漏洞都处理得很干净。”
总参情报部部长刘少农说情报部对这一案件的分析结论。
唐华:“小肯尼迪遇刺和当前的美国大选有关,也可能和五年前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案件有关。小肯尼迪在民主党内的候选人竞争中,虽然落后于副总统汉弗莱很多,但小肯尼迪今年才42岁,这其实是他4年或者8年后年强势参加总统大选的一次试水。”
刘少农:“是啊,68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可能不太好赢,林登 约翰逊这五年搞得不太行,而共和党那边尼克松是个老手,还有个罗纳德 里根演技一流。共和党搞几年后,轮流坐庄民主党换上来,这就正好是小肯尼迪的巅峰期了。”
唐华:“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还冒出来一个第三党派的候选人乔治 华莱士,这个华莱士虽然没有大党做支持,但是他跑得很快,啊不,他很有人脉,而且他会吸掉不少民主党的票。”
……
杜鲁门在卸任前通过了一条修正案,总统的任期定死两届,前任总统去世而接盘的半拉子任期也算一届。因此林登 约翰逊如果不自己再改一次法案的话,他就不能竞选连任总统了。
约翰逊自己也不太想当了。
虽然没有发动越南战争打得一团烂账,但约翰逊的任期上美国遭遇了1967~1968年的经济萧条,到1968年7月萧条正处在最严重的时刻,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在对外领域,美国高层普遍认为,约翰逊在印尼苏哈托政变时缺乏远见和犹疑不决,导致印尼被中国扑了,引起严重的连锁反应,整个东南亚区域被中国掏走一大半。
内政是美国总统打分权重最高的项,约翰逊没做好,连累的不仅是自己的身后名,而且也连累了他的副总统、现在正在竞选下一届美国总统的休伯特 汉弗莱。
……
虽然去年刘主席宣布中央直属机关不再统一搞暑期办公制度了,但每年夏季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是要开,总结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提前为明年的政策做布局。
“不管大家以前有没有用过移动电话,现在都统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