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8月15日。8月已过去一半,美国海军仍然没有核潜艇出事。
唐华又画圈圈诅咒美国海军了……并不是诅咒,只是在奇怪为什么今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潜艇出事。
1968年是著名的潜艇事故高峰年,全年有4艘潜艇失事沉没,艇毁人全亡的那种。最重大的事故是美国“蝎子”号(“锯鮋”号)攻击型核潜艇在5月底沉没,其他三艘沉掉的都是柴电潜艇。
核潜艇的巡航情况应该是保密的,但如果出海艇毁人亡,那最后终究是包不住。最多一两个月后,潜艇基地码头上聚了一堆艇员家属,老婆孩子情人父母,等着潜艇返航、艇员休假回家团聚,这时候海军高层总得给他们个交待吧。
现在唐华肯定“蝎子”号没出事,理由就是7月初“蝎子”号全须全尾地返回圣迭戈,全员休假去了。
“长尾鲨”号的失事地点偏移了2000海里,本该失事的“蝎子”号安然无恙,肯尼迪兄弟俩却都大致准时地去见了上帝。美国的事情,真是搞不懂。
……
东京湾南部海域。
8月15到18日是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联合反潜演习,这天一大早,美国“中途岛”号航母和1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日本海上自卫队4艘驱逐舰依次开出东京湾。除了这12艘水面舰,还有“大头鱼”号攻击型核潜艇——“鲣鱼”级的四号艇。
海上自卫队现在被美国海军定位为第七舰队的反潜增强支队,实际上第七舰队的日常任务里面也有50%是反潜。
过去4年,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数量从0增加到4,中国海军也有3艘核潜艇服役,这些都是攻击型核潜艇。除了核潜艇,中国和苏联在西太平洋还各有十几艘常规潜艇。
从1967年起,中国核潜艇从上海、舟山出发,绕道台湾南部潜入太平洋,至少发生了4次这样的事情。中国海军的意图美国也很明白:从台湾南部进入太平洋深处,接近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战备巡航区,玩盯梢和反盯梢的游戏。
中国核潜艇的噪音还是不小的,正常航行时就能在100公里开外听到“呼哧呼哧”的声音。但中国潜艇噪音虽大,机械运作却很可靠,美国海军跟踪到的潜入太平洋的中国核潜艇,都是呼哧呼哧地开出来,一个月后呼哧呼哧地开回去,主机毫无异常。
正因为中国核潜艇的噪音水平较高,因此用鲣鱼级来担任“红军”,在演习中模拟中国核潜艇挺合适。如果是用最新的鲟鱼级,那噪音就小得有点不正常了。
上午11时,“大头鱼”号开到东京湾南部,新岛西20公里左右的海域,域它前方15公里是“中途岛”号航母战斗群,屁股后面是海上自卫队的4艘驱逐舰,看看时间,差不多要开始演练了,“大头鱼”号首尾压载水柜注水,准备下潜。
3600吨的核潜艇先是艇体上沿渐渐没入水中,然后是围壳。围壳的上沿消失后,“大头鱼”号以15节航速、5度的首倾角持续下潜,它要在80到100米的深度开走,在距离美国航母战斗群50公里外开始尝试渗透美国舰队。
“嘭!”
“贝尔纳普”号的声呐听到了一声清脆的爆炸。声呐兵正满腹狐疑地想确定是不是声呐坏了,但一分多钟后,又是一声“嘭!”
声呐兵听到的这两声脆响,对于“大头鱼”号的艇员却是一场灾难。
第一声“嘭”来自潜艇的辅机舱,这个舱主要就是安装两台备用柴油机,另外辅机舱地板下面是满满一层的蓄电池。
蓄电池充电时泄露的氢气引发了类似于云爆弹效果的爆炸,整个辅机舱顿时被炸得七荤八素。更关键的是,辅机舱前面相邻的是反应堆舱,后面相邻的是轮机舱,反应堆舱和轮机舱当然要有高温高压蒸汽管路相连了,这个蒸汽管路当然是穿过辅机舱的。
在爆炸发生后,艇长两秒钟之内反应过来,下令前后压载水舱紧急排水上浮。这时候“大头鱼”号所在海域的最大深度只有150多米,潜艇沉底也是没问题的,但是——艇员可能就要闷在钢壳子里面了。
“大头鱼”号从50米深度上浮,快浮到水面时,操作舱发生了第二次爆炸。原因和第一次一模一样:操作舱的地板下面,也摆了满满一层蓄电池。这里的蓄电池本来没出故障,但是第一次爆炸震坏了操作舱下面的蓄电池,也开始释放出氢气,然后炸了。
……
北京。
“我们得到可靠的消息,一艘美国核潜艇确认在东京湾外失事。”
唐华:“东京湾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