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到1968年,中央对西藏的建设投资32亿元,建设项目768个,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从封建农奴社会迅速地跨入新的时期。”
“1959年,西藏工农业生产总值是2.4亿元,人口120万。现在工农业生产总值8亿元,人口144万,工业、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速率,都接近或跟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全区绝大多数农牧民在过去的9年里,口粮增加了20%到30%,当然有一些农牧民还谈不上达到温饱,但比起土地改革前大有改善。民生保障方面,过去9年,西藏各地建立了医疗机构324个,另有43个畜牧防疫卫生机构,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土改前的五分之一……”
工信委的西部工业化建设其实没有包括西藏,西藏的发展计划是单列的。
唐华手头的资料,西藏196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8亿元,西藏提供的财政收入是620万元,而财政支出是5500万元,这不在中央那9年32亿元的建设投资里头,是西藏的国家机构每年的运转费用。
除此之外,驻军费用、国防和军事设施建设费用,有一些军队建设的公路、电力和通信网络也能顺便民用的。
还有支持藏南印控区和阿萨姆邦独立军的费用,每年有300多万元,既不是财政支出也不是建设投资,而是划在国防费用里头,总参情报部门的秘密支出经费,每年人大审核都可以不问细节去处的。
总会计师:“每年西藏的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由中央转移支付,9年32亿元的建设投资,我的钱袋子对西藏是毫无保留的。西部工业化工程,我们的预期目标是让西部数省对国家工业和财政的贡献变成正值,西藏则从来就没指望过从负改正……”
唐华:“那片地区算是特殊情况吧,每年4个亿,保证国家西部边陲的安宁,进一步说,保留对印控区的索回能力。而且,投资多少是有收益的,现在早点把钱投下去,以后我们向西藏输血的额度会减少一些。当然不会完全减没。”
这个会还有一个罕见人物列席:雍和宫寓公、全国免费旅游大王,达赖xiv世丹增嘉措。
xiv君在雍和宫入住快9年了,这么一说好像很沧桑,但其实他现在才33岁。
入住雍和宫之后,中央最初给他的限令是全国哪儿都可以去考察,但不能回西藏。后来主席发话了,他想回西藏看也可以,不在乎。但达赖并不要求回西藏考察,而是老老实实呆着,偶尔去东部省份看看。
关于西藏经济发展的会议开到中间,xiv君发言。
“达旺、巴克鲁旁至印度的道路,如果在沿途修建一些接应站,为藏南和印度的朝圣者提供水和食物,似乎可以让信徒跋涉的时候更方便一些。”
李复春:“现在印度和藏南到西藏内区的朝圣者大多坐长途班车,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是少数……但接应救济站如果不太麻烦的话,是可以隔一段距离设立一个。个”
……
11月底,全国的粮食产出基本都收割、晾晒、入库完毕。
每年的粮食收成,国家最先看的就是河南。只要河南产量稳了,当年全国的粮食工作就稳了。
河南今年没有成规模的水灾,有局部旱灾但影响不大,初步统计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5.2%。
南方水稻区的种植,邓子飞每年都在统计杂交水稻的播种比率。从1962年正式下发给农民播种到1968年,七年的时间,杂交水稻的播种率终于达到了15%。
现在使用的杂交稻种是三系法的籼优二号,按平均产量比传统稻种高20%计算,杂交水稻让全国水稻产量增加了3%,让全国粮食产量增加了1.4%。
邓子飞:“现在杂交水稻的推广速度还可以加快。”
唐华:“如果粮食压力不是特别大的话,我建议还是等两三年,等二系法的杂交水稻取得突破,农业部再猛然加大杂交水稻的推广力度。三系法杂交水稻的育种比较繁琐,稻种成本高了一些。”
邓子飞:“压力说大不算大,但也不小。今年粮食增产幅度是5到6个百分点,是达到了国家定的目标的。但是,今年的人口压力出乎意料地增加了。薛木桥那边,国家统计局刚刚收到的城市统计的数据。”
薛木桥:“咳……今年10月和11月,北京上海的统计新生儿数量暴涨,飞涨。我估计啊,这不是这两个城市的单独现象,而是全国的普遍现象,生育率爆炸式增长了。”
李复春:“这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