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欧后亚。”亨利 基辛格说,“确切地说,先苏后中。”
尼克松:“对,报告是你写的。”
基辛格:“欧洲现在的情况特别稳固,因此我们的着眼点还是中亚。苏联利用伊斯兰反抗力量让我们在伊朗难受了5年,现在该是让苏联为同样的理由难受的时候了。”
赫尔姆斯:“cia一直在做这个计划,苏联中亚的穆斯林加盟共和国我们其实有文章可做,从伊朗可以直接影响苏联,除此之外,cia打算开辟另一条影响苏联穆斯林地区的通路,阿富汗。”
威廉 罗杰斯:“可阿富汗现在的政府,在外交立场上倾向于苏联。”
赫尔姆斯:“那就推翻它。”
威廉 罗杰斯:……
基辛格:“中东的另一个问题是苏伊士运河。现在欧洲国家对苏联维和部队把守苏伊士运河的现状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因为苏联一直维护苏伊士运河的畅通,甚至苏联还向埃及提供贷款,启动了运河拓宽拓深工程……欧洲太满于现状了。”
赫尔姆斯:“最好还是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打起来,而且最好是让埃及一方先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当战火燃起来,苏伊士运河岌岌可危的时候,老欧洲就会知道把苏联逐出中东是十分必要的。”
尼克松:“你们cia能在暗中把这件事情办成吗?”
“我们会尽力尝试的。”
……
“总统先生,国务卿先生,尽管你们进行了很多讨论,可是……我还是想说说我的意见。”
刚刚加入尼克松内阁的白宫办公厅助理唐纳德 拉姆斯菲尔德有话要说。
“先欧后亚,或是先亚后欧,这是个战略问题,听说美国现在只能对中国或者苏联的一方采取战略攻势,在战略攻势实施的时候,另一个方向只能采取守势。”
“基辛格先生认为苏联在中亚是一个战略软腹,易于打入,而中国的竹幕没有明显的弱点,甚至东南亚中国采用的也是一种高弹性的存在态势。但我们或许应该考虑,苏联的中亚软腹对于苏联到底是不是致命的弱点区。”
“苏联在中亚的穆斯林地区,就目前而言,生活水平是高于伊朗,也高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我们在这些地方实施地缘战略意义上的进攻,那么首先可能就存在一个可行性的问题,当地土著甚至可能对苏联的生活存在向往,而不是向往美国。”
“至于阿富汗,我们要先控制阿富汗,然后再从阿富汗把手伸进去,这其中的风险太大。”
赫尔姆斯:“我认为不存在什么风险,阿富汗比伊朗弱小多了。”
拉姆斯菲尔德:“但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我们伸手的同时,苏联也介入了阿富汗,美国和苏联在阿富汗各支持一派,征战不休。其实我想说的是,苏联的体量仍远远大于中国,两国的工业产值是2:1到3:1的关系,如果我们先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对于美国来说,就意味着初期难度不太高。”
“而且,我从最近几年联合国统计数据以及中国自己发布的数据中也注意到了,中国工业或者工农业总产值的增幅,是大于苏联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先对中国采取守势,而去对付苏联,中国就会躲在身后变得越来越强,甚至达到或超过美国的水平。”
尼克松:“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年轻人,我敢说到你去世的那一天中国都不会超过美国。”
威廉 罗杰斯:“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的战略重心放在中国,算是另一种观点。固然我们对中国没有太合适的可拿捏的东西,可中国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
赫尔姆斯:“如果要找可以捏的东西,或许,香港?”
尼克松:“我们背地里给英国提供信心,让他们在香港地位的谈判中保持强硬,甚至无限期宣布休会。”
基辛格:“希望不大,香港人马上就会筑起街垒,中国军队跨过罗湖桥,再过三天,英国人在香港的统治就结束了。”
赫尔姆斯:“缅甸?”
“缅甸的军阀只敢对付国内地方实力派,他们甚至在悄悄辞退军队中的前果民党军官。”
赫尔姆斯:“印度?”
拉姆斯菲尔德:“或许可以考虑,虽然印度不愿意倒向任何一个域外大国,但或许印度在我们提供有限的支持的情况下,自己有足够的体量与中国对抗。”
赫尔姆斯:“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之差世界闻名,1960年我们就知道了。除非,我们给他们核武器。”
办公室的辩论一时得不出胜负,各人都在冥思苦想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