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国长征-15e运载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发射入轨。1981~1982年,中、苏、美运载火箭陆续发射舱段,美国航天飞机则在太空搭建安装国际空间站的桁架结构。1983年1月,土星-7号运载火箭将120吨的奔火飞船样船发射升空,接入国际空间站的固定桁架。此后的7个月,国际空间站的气密居住区分为空间站本体和奔火飞船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3名航天员在奔火飞船内独立生活了8个月时间,有效验证了奔火飞船的维生系统。
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舱段主要功能为验证火星计划的飞船及太空舱,用于科研及宇宙探索的功能舱段延迟到1986年之后发射。1985年,衔接了奔火飞船样船的国际空间站总质量达到672吨,是国际空间站总质量的最高峰。1988年,奔火飞船样船脱离桁架退役后,国际空间站的质量最高峰是1995年的643吨。
五、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1988年)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热核科研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耗费10年时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
iter的倡议由美国提出,最初加入该计划的国家及国家集团有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欧盟。iter的研究方向是磁约束核聚变,即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俗称“人造太阳”。1997年,iter计划完成第一阶段,从集中合作进入成员分头发展研究阶段,但遗憾的是,由于随后几年国际形势的动荡,美国、苏联、英国、欧盟的iter计划均出现了延误或取消的情况。
六、美国超级工程之州际高速公路(1989)
州际高速公路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正式称呼为纪念艾森豪威尔全国州际及国防公路系统,1956年由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开工建设,经过30多年的施工,于1989年全部完工。
州际高速公路是美国史上最浩大的工程,耗资1290亿美元,使用了24亿个艰苦工时,动用炸药总量达150万吨,土石方工程量320亿立方米,总长68500公里,接近地球周长的两倍。公路网覆盖除阿拉斯加州及波多黎各之外的美国所有州份,大陆四十八州用i-xx为公路命名,夏威夷州瓦胡岛上的ihs公路则独立命名。
七、美国超级工程之地外文明探索计划(1984)
地外文明探索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又名seti计划),通过大型电子天文望远镜,探测接受外太空的“声音”,包括背景辐射、星体发出的电波以及其他杂音,从中分析有规律的信号,希望借此发现外星文明。
seti计划由nas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于1984年,最初只打算在加州伯克利分校建立seti团队,资金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州政府、民间募款各解决三分之一。但该计划见诸媒体后,华盛顿高层对seti计划突发兴趣,不久之后提案就获得了国会和总统的批准,由联邦财政拨款启动工程。
该项目的一期投资为42个高灵敏度的“艾伦望远镜阵列”(ata),这个巨型宇宙探索天线阵列建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农村地区,1989年投入使用。之后seti提出了“全阵列计划”,由 350 个偏置格里高利无线电天线组成,允许多个观察者同时访问干涉仪输出。
seti计划于1989年开始收集地外电磁信号信息进行分析,期间动用了相当多的超级计算机运力用于破解电磁信息,甚至一度刺激了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市场需求。但至今为止,seti计划未能破译任何可靠的外星文明信息。
2005年,寻找地球外智慧生物计划研究所长汤姆 皮尔逊(tom pearson)以电子邮件向计划合作者通报,称因为美国政府削减支出,seti计划的经费严重短缺,宣布中止此计划。
八、苏联超级工程之卡拉库姆运河
卡拉库姆运河从苏联阿姆河沿卡拉库姆沙漠边缘延伸到阿什哈巴德西面的盖奥克泰佩,1982延伸到里海海滨地区。运河一期工程于1967年竣工,为灌溉、通航功能兼顾的运河。1982年运河二期工程竣工,全长从一期的870公里增加到1400公里,主要功能也改为以灌溉为主。
卡拉库姆运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从阿姆河到穆尔加布河的540公里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