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俘虏?”
“上面没写,不然肯定会有。”
两人都清楚钟屿的性格,绝不可能这么含糊其辞,那就是有问题了。
一问之下才知道,竟然真得摧毁了。
两人沉默了片刻,陈运来抓起通讯器。
“接刘公岛。”
刘公岛北上舰队司令部,查英杰和余东升接到他的汇报,也是惊到了,咱们建军多少年了,这种事还真没出过,没有前例可循哪。
没奈何,他们只能电告延安,让中央来处理。
海航参谋长郭鹏负责与北上舰队的通讯,拿着电报就上了杨家岭。
“外交事件?”
主席翻来覆去看了又看,递给洛甫:“两国没有宣战吗?”
洛甫看完想了想又递给王稼祥:“不会吧,都打了八年了。”
王稼祥扫了一眼递给陈云:“打仗之前要宣战吗?”
陈云扶扶眼镜:“蒋有个庐山讲话,算不算宣战?”
主席也记起来了:“就是那个“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算不算啊,吴明远同志。”
吴明远苦笑着回答:“从国际外交惯例来看,双方外交人员要在战争开始之前互递宣战书,单方面也行,但华日双方的确还没有履行这道手续,历史上,要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向其宣战,果府才姗姗来迟地补了一份宣战声明。”
“一笔糊涂帐嘛!”
主席又好气又好笑地挥挥手:“为什么呀?”
“果府是怕一旦正式宣战,西方各国保持中立,外援通道就被切断了。”
吴明远摇摇头:“其实,日本人更怕这一点,假如西方当真严守中立,不与交战国任何一方做交易,他们别说八年了,两年都撑不下来。”
几位领导都听出言外之意,即使真得宣战,西方国家多半也会支持日方,沉默了一会儿,陈云突然想到了什么。
“不对,我党在1932年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啊,还是主席亲自起草的。”1
1该宣言刊登在1932年四月份的《红色中华》第80辑报纸头版上,署名是华夏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时的主席就是主席。
第二百一十五章青岛解放
中央如何决定不知道,但青岛的战事还在继续,穆连虎带着特务连猛打猛冲,在地下党组织的工人、学生和市民的帮助下,一路势如破竹。
更让人高兴的是,在市中区的位置,他们遇到了自己的友军,山东军区独立旅的先头营。
“独立旅一营营长刘正。”
“132旅特务连长穆连虎。”
两人互敬军礼,都是好奇地打量对方,身后战士管不了那么多,上前用各种方言招呼,慢慢地开始勾肩搭背,你来我往混在了一块儿。
“哟,56半呀,这枪可牛掰,比我爸年纪还大呢。”
“你这啥枪啊,跟短嘴油壶似的,拼刺刀可够呛。”
“兄弟,这援得可不彻底,委屈你们了。”
“大兄弟,有枪有炮有子弹,咱啥也不要了。”
战士们相互打趣,甭管听懂听不懂,骨子里一脉相承,干脆合兵一处,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特务连的战士有着精确的远程打击和信息支援,独立旅的战士勇猛顽强敢打敢冲,一时间竟然也配合得相得宜彰。
敌人最后一股有组织抵抗力量就只剩了绪方真纪的残部,从2000多人的根据地队被打垮、追击到撤入市区,如今只剩了不到300人,而我军两个旅会师之后达到了一万多人,再加上地下党发动起来的工人武装、市民自卫队和学生青年军又有3000多人,对敌形成了绝对优势。
绪方真纪无路可退,只能退入日侨区,与事先纠集的退伍军人和浪人集团等猬集一处,总算凑了500多人,做最后的抵抗。
“这片区域方圆2公里,有上千幢屋子,住着过万日本人,不日本鬼子,他们有自己的管理者,我们警察根本进不去,依我看,一把火烧了得了,没一个好东西。”
王长胜被领事馆的毁灭彻底吓醒了,太狠了,那么坚固的小洋楼顷刻就成了一堆瓦砾,与咱们的铁甲车相比,只装了两挺轻机枪的“豆丁”那叫什么呀,他无比庆幸自己转变得快,没有和鬼子一块儿死硬到底。
钟屿没有理他,而是问刚刚赶到的杨勇。
“杨旅觉得呢?”
“鬼子是鬼子,平民是平民,那么多妇女和孩子,我党的政策是不伤及无辜。”
穆连虎忿忿不平地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