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了联合舰队的“肉弹扫雷”计划,亲眼见证了一些废旧军般前赴后继被炸沉在濑户内海的出口处,他的报告发回柏林后,刚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
转机出现在一个月前,荷兰人通过两国共同投资的造船厂给德国海军传递了一个信息,得到德方的反馈,因为双方在舰船建造上的合作相当深入,甚至已经就新型战巡的建造方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只是德国出于某种考虑一直没有松口。
荷兰人看中的就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巡。
引起雷德尔兴趣的就是荷兰人发过来的图片,一种用于舰载的小型雷达装置。
如果说在开战前有什么能吸引德国人的东西,雷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英国人已经将它实用化,正在海岸各处建立雷达网,德国人通过间谍网了解到这种东西的存在,但并不知道详情,荷兰人的信息可谓及时,雷德尔最终决定亲自走上一趟,也得到了元首的首肯。
再加上远东的其他情报,特别是华夏境内,他判断东方也许发生了某种令人感兴趣的变化。
从雷达到具有神秘色彩的沉底雷,都将对德国海军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着这种疑惑,他毫不停留地赶到泗水军港,终于见到了实物。
西格玛10514型护卫舰的二号舰“伊 古斯蒂 尼古拉 赖”号(舷号332)。
如今已经改名为“威廉明娜女王”号
荷属东印度海军舰队指挥官康拉德 埃米尔 兰伯特 赫尔弗里希(conrad emil lambert helfrich)中将照例担任接待。
“元帅阁下?”
雷德尔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在荷兰工程师瑞斯伯尔曼的介绍下,他听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专有名词,哪怕加上了解释,依然是半懂不懂。
“嘛叫隐身性能?”
“就是雷达投影面缩小,侦测距离极大减小,通过外形、涂层的改变,达到这个目地的行为。”
“我还以为,他能让肉眼看不见呢。”
“那咋可能呢,你想多了。”
赫尔弗里希听着他们的对话有些好笑,这些对话,似乎自己全都说过一遍,甭管中将还是元帅,在80年后的科技面前,都是一个怂样。
他现在也真后悔,没把帝国那帮脑洞极大的科学家带来,没准能弄出个时光机器之类的玩艺,不是说,21世纪的德国,也是蛮牛掰的存在啊,要是得到他们的帮助,元首得乐成啥样啊。
做为海军专家,他不必去懂那些科技是如何实现,从使用者的角度,这条船简直就是理想的袭击舰啊,你看不着我,我能打着你,我还跑得快。
“买下它,需要多少帝国马克?”
赫尔弗里希与瑞斯伯尔曼交换了一个眼神,悠悠说道。
“元帅阁下,咱们找一地儿聊聊,关于德国不宣而战,袭击荷兰本土的黑历史吧。”
1“沙恩霍斯特”号邮轮在开战时滞留日本长崎,一年后被日本买下,改造成了航母“神鹰”号。
第二百一十九章皇国兴亡在此一战
广岛县吴市郊10公里靠海一侧的吴海军工厂,周边所有的普通居民楼都被封住了窗户玻璃,由宪兵队和海军陆战队士兵组成的警戒线,严格禁止任何活物靠近厂区3公里的范围,海军工厂最大的1号船坞被大量编织物和各种树枝等伪装物挡得严严实实,只有不时传出来的轰鸣声,预示里头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这就是“最终决战兵器”?”
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六少将早就听说过这个计划,公开的造舰计划称为“丸三计划”,内部编号“a140”工程,绝密,就连海军三长官(海军大臣、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都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内容,只知道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战列舰。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吉田善吾中将点点头:“对,就是它,按计划最多再过一年半,我们就能得到它。”
“如今要加快了吗?”
山本五十六听出了言外之意,本岛被封锁,联合舰队只能在濑户内海的柱岛锚地里当作一支“存在舰队”,为了打通水道,他们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成果廖廖无几,结果遥遥无期,吉田善吾作为主官将对此负责,引咎辞职是最好的下场。
而他推荐的继任者就是同期同学山本五十六。
虽然还要经过最后确认,但是谁都知道,目前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个烫手山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不要说竞争者了。
吉田善吾怕的是他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