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错觉也好,电告朱一民(朱绍良)、胡宗南,行动照旧,只要拿下延安,我们就可以宣布,共军是叛军,共黨是叛党,捉住朱毛,我有重赏,告诉他们不要瞻前顾后,出什么问题,我负责。”
他当着刚刚赶回重庆的顾祝同的面吩咐道,然后转过头。
“墨三啊,新四军在你的战区,要趁他们立足未稳,一举根除,你有什么想法吗?”
顾祝同一路上就有所领悟,当下答道:“委员长请放心,解决他们,我们已有预案。”
“恩,不能让他们流窜到江南,会让共黨如虎添翼,将来会尾大不掉地,现在苏联已经参战,日本人长不了了,这是一个机会,但也有可能是共黨的机会,你明白吗?”
顾祝同起身答道:“卑职明白。”
“很好,回去拟定一个作战计划,不必上报国防部,我看好你。”
送走顾祝同,外交部长王宠惠求见。
“亮畴,苏联人又说什么啦?”
“委员长,苏联人要求我们立即停止对延安的用兵,否则他们将撤回军事代表团和援华飞行队,不再履行新的贷款协定,切断西北边境通道。”
蒋某人“哼”了一声:“是不是一转手就要卖给共产党啊。”
王宠惠没有说话,蒋某人安慰他。
“不要担心,东方不亮西方亮嘛,美国约翰逊大使正在与宋部长(财长宋子文)谈判,不日就会有结果,到时候,你再去同他们谈好了。”
原来如此,王宠惠还是有点担心:“那苏联呢?”
“先稳住他们,就说我们正在商议解决办法,两黨争端由来已久嘛,让他们不要心急,我们还是友好邻邦嘛,不过,亮畴啊,你不妨套一套老毛子的话,看看共产党给了他们什么价钱,让他们急不可耐地亲自下场,一旦有什么卖国的行为,哼。”
王宠惠明白了,恭身答道:“我一定尽力。”
第二百三十一章保卫延安(四)
5月20日,天雨,延长县城,人去楼空。
谢清华大步走进县政府,发现共黨连门口的牌子都摘走了。
“团座,他们只留下这个。”
先一步进城的沈如刚跑过来迎接,谢清华一看,又是一封书信。
“谢团长钧鉴:贵部既为协防而来,日寇在北,缘何深入我延长县境如此之远,为躲兵灾,本县百姓不得不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谢团此举是保民邪?害民邪?
两党纷争,早在3年前的“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中已经解决,确定两党合作一致抗日实现民族独立之现实,谢团长并钟将军宁无记忆乎?
日寇未出敌境而言和者,汉奸也,蒋委员长庐山讲话言犹在耳,谢团及钟师此举,已超出言和多矣,盼能悬崖勒马,幡然回头,勿使枪口对准并肩之战友、无辜之民众,为敌人笑耳。
我党素来敬仰抗战铁血男儿,谢团及钟师为国奋战多年,如今无理进犯,我党理解贵部负有上命不可违,礼敬一县之地,然退无边界,进无尺寸,若贵部一而再再而三无视劝阻,我党唯有被迫反击,其一切后果,均由贵部承担,望谢团及钟师再思之。
八路军河防司令部、延长警备区、延川警备区。”
谢清华头大如斗,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可城里分明已经没有人了啊。
“谁送来的?”
沈如刚摇摇头:“卑职进城后,在里面的桌子上发现的。”
也就是说,人家一早就料到了他们会进城!
他一把将信揉成一团:“电告师部,我团已进驻延长县城,未发现共军踪影,请示下一步行动。”
回电很快,要求他们就地构筑工事,准备迎接共军的进攻。
这是要拿自己当诱饵啊,谢清华无奈地执行命令,全团一千五百人占据城中制高点、推倒百姓的屋子、拆下门板构筑街垒、布置警戒线、火力点,将不大的县城变成了一个堡垒。
与此同时,钟松带领的师主力也从几个方向往延长县城进发,一路上人烟俱无,所有的补给都必须从后方运上来,他不得不把手里的预备队留在渡口,以保护好后勤线,而随着部队的深入,这条后勤线越来越长,每天需要出发的骡马队也越来越不堪重负。
因为隔着一条黄河,他们还要用渡船将粮食和补给送过河,一来二去的,各种物资在渡口堆成小山,急得补充团团长李朝弼破口大骂。
“这打得什么仗,无法就粮于敌,靠隔河补给,共军不用打,拖也给拖死了,一帮蠢材。”
难怪他心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