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这是破坏抗战的汉奸行为!”
“觉醒吧,华夏人不打华夏人。”
“想想你们的战友,他们在九泉之下如何瞑目!”
“不要执迷不悟了,从抗日英雄变成汉奸卖国贼,你们的家人也将以此为耻!”
“放下武器,为时不晚,向友军投降并不可耻。”
“这是最后的警告,回到人民的怀抱,让我们并肩把鬼子赶出华夏!”
钟松等军官目瞪口呆,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这得动用多大功率的喇叭啊,更糟糕的是,大雨遮蔽了视线,也让他们的指挥困难重重,甚至就连反宣传都做不到。
哪怕喊得声嘶力竭,也不可能比得上大喇叭啊。
“师师座,我们被包围了。”
钟松气得浑身发抖,拔出佩枪大声喊道:“未经受命,公然袭击友军,这是破坏抗战,我要到军事委员会去告他们!”
众人愕然。
然并卵,就算是告状,也得先保住命不是,眼看部队渐渐在动摇,他们却没有什么办法,各级军官还在努力维护士气,但是架不住这一波接一波的攻势,让人心神难安。
关键在于,这次行动就摆在明面上,的确是为了解决共军,哪怕再三分辨,也难以说清楚,一些军官喊得声嘶力竭,士兵的脸色却越来越迷茫,这么大的雨,又被包围在野外,赶了几个小时的路,哪里还有作战的力气?
半个小时后,各参战部队完全到位,陈伯钧捋起袖子,亮出一块防水手表。
“时间到了,开炮,消灭他们!”
第二百三十三章保卫延安(六)
炮弹一落下,谢清华就知道部队完了。
他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根本没有目标,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炮弹却能准确地落在他们中间,第一时间敲掉了他们仅有的重火力。
首先产生混乱的是军中的骡马,被爆炸声惊吓后四处乱窜,拉都拉不住,受惊的骡马反过来又冲散了步兵队伍,一些有经验的老兵趴在雨水里避弹,虽然躲过了弹片,却被马蹄践踏,忍不住惨嚎起来,而不幸中弹的士兵更是被炸得血肉横飞,让那些侥幸躲过一劫的同伴心惊胆战。
铺天盖地的炮火在一瞬间淹没了一切
从前部到后卫,被包围在3公里长、一公里宽狭长地域的钟部5000多人马陷入了混乱当中。
“突围,全力突围!”
钟松听出了大口径重炮的爆炸声,至少在100毫米以上,他心里更加笃定,共军一定得到了苏联的支援,让他又想起了淞沪战场上的血肉磨坊。
参加过剿共的他深深地知道,拥有重炮的共军,将会有多么地可怕。
更让他沮丧的是,自以为是的行军路线,恰恰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一场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可悲的是,在如此的打击下,他连一个有组织的反击都做不到,只能下令自行突围,甚至无法将命令传达到各个团。
当然,不用他下令,一些部队已经自发地开始突围了,他们丢弃辎重和火炮等累赘,朝着一个方向不顾一切地攻击前进。
不得不说,经历过血战的部队并不那么容易崩溃,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密密麻麻的交叉火力,无边无际的大雨,让他们的突围行动愈加困难,往往一头撞上我军预设的火力网,如同飞蛾扑火一般。
谢清华绝望了,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他的副团长、团参谋长和几个营长接二连三地倒下,这是比淞沪战场更密集的火力,准确性更是无与伦比,大雨中他连五步之外都看不清,敌人却能准确地击中他的部下,这不是战争,只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而已。
他想到了大喇叭里的喊话,不自觉地重复起来。
“华夏人不打华夏人。”
“华夏人不打华夏人。”
“华夏人不打华夏人!”
幸存者纷纷跟着他大喊,谢清华感觉到,炮声停下来了,枪声也在渐渐消失。
声音越来越响,躲在士兵中的钟松心沉到了谷底,剩下的人已经没有了斗志,61师完了。
“扔掉枪,双手举过头,慢慢往外走。”
大喇叭里响起新的喊话,谢清华毫不犹豫地扔掉手枪,一瘸一拐地向外走去。
“团座,你挂彩了?”
沈如刚上前搀住他,两人一起朝外走,他的士兵有样学样,全都扔掉手里的武器,高举双手走出去。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钟松很快发现,身边只剩下了几个卫兵。
“师座,咱们认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