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四十一章大生产运动(五)

路滚一路翻,将土块刨出来,又辗得碎碎地,刚才还板结一块的田地马上翻了锅,出现了一道道深深的沟壑。

唐子奇看了一下手表,五分钟,就这么开上一道,一块千米长、2米宽的田地就耕完了。

转弯,调头,史更新又把车子开回来,又是五分钟,他耕完了第二道。

几个领导上前检查,土地翻得的确很深,而且很细。

所谓精耕细作,第一道就是翻地,为了达到目地,往往一块田要翻上好几次,为的就是彻底,然而与眼前的机器相比,人工只怕再翻上几道也很难达到标准,更关键的是,它不费劲啊,难怪一个人可以耕上88亩。

翻地只是第一道,加个拖把也只是加快了效率,与真正的机械化相距甚远,毕竟他做不到自动播种、收割,那是专业农机的活儿,还是那个问题,体积太大,运不过来。

当然,适合运输的小型农机也在开发之中,眼下是用不上了。

好在翻地这个最累的活有了高效的工具,王震等人已经喜出望外,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学习驾驶技术,也不失一举两得。

没过多久,人人都爱上这个四不像的怪车,别看体形不大,着实能干活,拉货、拉人如今连耕地都可以,唯一的缺点就是要吃油,油还是有点金贵的,如果不是需要照顾这么大一片的田地,王震根本不想动它。

第二百四十二章大生产运动(完)

“绥德县国营农场”

主席亲手写下这个招牌,将它送到王震的指挥部,正式宣告边区粮食生产基地的建立。

“未来两年,我们预计,将开垦土地500万亩,占全县全部耕地面积的95%,粮食亩产量要达到300公斤,也就是说年产粮食150万吨,换算成占有量,边区人均将达到一吨之多,也就是2000斤,从而彻底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还有相当的赢余。”

赵昊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359旅的干部到战士大都是苦出身,对种田一点也不陌生,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哪能不知道。

300公斤就是600斤,这年头,哪怕是江南上好的水浇地,一亩打的粮食也超不过300斤,更别说是在干旱少雨的陕北了。

1939年,边区粮食亩产最高的红薯能收多少呢?

207斤。

小米、高粱、麦子等主食的产量就更低了,有个150斤都称得上是“大丰收”,一般都百来斤的样子。

边区在人均占有田地8亩多的条件下,却人人都吃不饱饭,除了天灾,更大的原因就是低产量。

这年头,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可以拿来当成银行储备金用!

看着他们不敢相信的表情,赵昊的心里很难过,他不忍心说,300公斤的亩产,其实是个很容易达到的标准,早在2015年,袁教授的杂交水稻就突破了一千公斤,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除了耕地,山地、丘陵也有经济价值,按本地的土质特点,可以种植耐旱的经济作物,比如可以榨糖的甜菜,可以卖出高价的苹果、梨等水果树。”

赵昊继续说道:“我们还规划了不少于20万亩的牧草耕种面积,加上天然草场,预计饲养的肉畜不低于100万头,每年出栏15万头以上,产奶30万吨,肉6万吨,皮革8万平米,到时候啊,战士们就有充足的能量供应了。”

丰衣足食,是华夏几千年以来的梦想,只要能吃上饭的朝代,都可以冠上一个“治世”的名号。

人人有饭吃到人人有肉吃呢?

359旅的干部战士们突然激动起来。

“赵专家,那还等什么呀?”

在美好的前景激励下,人人摩拳擦掌,恨不能明天就丰收。

赵昊在心里默哀了一下下,对不起了南泥湾,以后恐怕要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地了。

当然,愿望只是愿望,以目前359旅的人数,对付眼前的40万亩地已经到了极限,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水利设施的建成,会慢慢扩大到全县。

十多台“金鹿”加装了耕地套件后被战士们轮翻使用,人歇车不歇,到了晚上,打着电筒也要继续翻地,各部队之间还展开了劳动竞赛,大家伙儿想着法儿地你追我赶,进度一天天地被刷新,让赵昊都有些使料不及。

翻地的同时,沤肥工作也同时展开,这个就要靠人力了,肥料的来源很简单,纯天然。

虽然规划中的延长石化基地里有相当的份额留给了化肥,但产量跟不上解放的速度是肯定的,用飞机运化肥?别逗了。

于是,开展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