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边不能没有飞机掩护,这是两边的共识,解放青岛伊使,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考虑到维护和保养的难度,太过先进的战机就不可能进驻了,最多能做一个短期的临时起降,比如皖南战役时,如果往返航程不够的战机就可以直飞青岛,而青岛雷达站提供的导航也能覆盖大半个华北和半个东北、华东,只要在中途再修一个雷达站,就能实现大半个华夏的地面导航。
海航政委兼北上舰队政委余东升就负责这一块儿,最近差不多常驻沧口机场了。
从青岛港下船的货物中,有一船的集装箱就是运到这里的。
集装箱可是个好东西,能装东西还能当仓库,稍微捯饬捯饬,住人也没问题,随船下来的海航工程建设队伍,就利用了它们,以免浪费宝贵的钢筋水泥。
“沧口机场在58年就搬迁到流亭了,原因是它离市区太近,不利于日后城市的发展。”
“那咱们还有必要大力建设吗?”
新任市委书记田中夏也参与了讨论,这事没有地方参与,光靠军方怎么可能。
“我咨询过城建方面的专家,青岛的市建特点是他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本身就处于胶州湾的一个角上,三面都是大海,东边是崂山山区,只有向北一条路,沧口机场正好挡在这个方向上,不得在50年代就放弃掉,流亭也不过是向北推移了20多公里,我的建议是趁着现在万事待兴,直接一步到位,那一带农田不多,迁移难度不大,建成之后,至少80年不用考虑城市发展的问题。”
同在海口,军民这一块儿归政委管,余东升和他很熟,闻言说道。
“老田,今天的青岛和过去的青岛可不一样啊,将来,山东的省会还在不在济南都不一定,我记得80年后的青岛,已经在讨论新机场的建设了,要真是一步到位,不如再迁远一点,我们现在的规划不妨再超前一点,给后人多留出余地。”
“那就是胶州或是即墨了,日军在两地都建有军用机场,你们看看哪地儿合适?”
这不仅仅是一个机场选址的问题,海航准备打造一个北方的基地,集人材培养、修理、设计到制造,一步步建立起专业的航空工业链,如果现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发现不合适,那就太浪费了。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保留沧口机场目前的职能,同时在胶州县也就是日后的胶州市靠近胶州湾的红岛建立新机场,做为未来的海航北方基地。
第二百六十六章驻场飞机
有了机场就得有飞机,从青岛港下来的那些集装箱里,除了地面导航设备,还有机场的辅助设备。
“这是民航的输油车?”
“恩,海航儋州场站的预订用车,停建了,先拨给咱们用,瞧瞧多新,刚下生产线,一次正式使用都没有。”
余东升笑了:“这可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飞机还没到,油车先到位了,瞧这阵势,是不是还得修地库?”
“恩,沧口机场的储油仓库太简陋,也就是一个土房子存放美式加仑桶的规模,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我们原本想的就是修个20万加仑的永久地库,存放航空燃油,你们不是换地方了吗,在红岛机场没有建成之前,这里也就是个过渡,最多一年,那边的一期跑道就能完工,那还折腾个什么劲啊,多运几台油车备着呗,油轮就停在胶州湾,用完了去装,还省事。”
为了加强机场的建设和管理,赵宏伟把海航乐东场站的副主任凌云霄派到了这里,担任沧口机场场站主任兼红岛机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他的团队也随之而来,组建起了地面航站楼的初创架子。
以简易前线机场的标准,眼前的沧口机场勉强能达到可用的状态,原本一条半硬的炉渣跑道,经过日本人的扩建,已经变成了硬质的水泥路面,长度也由原来的1200米加长到了1800米,为的是起降日本人所谓的97式重轰。
跑道边上的两层小楼就是日本人修建的指挥部兼导航站,凌云霄的人正在安装机器设备,靠近市区至少电力有保障,在楼顶架起天线,与雷达站建立起联系,一番调试之后,周边的空域一览无余。
“东南方向,低空低速目标,航向328,外海海域。”
“敌我识别通过,是我方的舰载反潜直升机。”
余东升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工作,沧口场站的开通,意味着海航在陆地上有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基地,当然这只是开始。
有了机场,当然就得有飞机了,与这批设备和人员一齐到来的,就是首批进驻沧口机场的机队。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