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到,两个小子的手里一人捏着一个棒棒,献宝似地送到她眼巴前,棒棒上串着一个圆圆瘪瘪的块块。
“娘,吃,甜。”
她不忍拂了孩子的好意,一边舔了一下,居然是甜的。
这年头,盐巴虽然不容易买到,但好歹也是刚需,糖就是奢侈品了,别说雪花般的洋白糖,就是红色的土糖也得逢年过节,或是走亲访友才会狠心买上一点。
俩小子欢天喜地跑掉了,她嗔怪地对男人说道:“挣点力巴钱不容易,别乱花。”
刘玉厚“嘿嘿”卸下肩头的麻袋,解开系绳给她瞧。
“白面!”
婆姨眼睛都直了,这可是大户人家才敢享用的上等货,一般般的中小地主都没这么造。
“孩儿他爹,你不过活了?”
刘玉厚还是“嘿嘿”两声,从工装口袋里摸出一个亮晶晶的小玩艺,塞到她手上。
“这是.......”
婆姨的手上多了一个玉石般的坠子,上头还镶着白闪闪的钢片。
刘玉厚又从袋子里掏出一大把崭崭新的票子,婆姨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左右瞧了一眼,赶紧捂时怀里,生怕让人瞅见。
两人进屋子关门,刘玉厚将那袋白面放到墙角,婆姨赶紧上坑,点燃一盏煤油灯,把那堆票子摊在坑上。
“额的天,这是多少钱啊?”
“师里给发了饷,15块新票,听咱们领导讲,相当于15块光洋咧,比刮民党的法票还值钱,领了钱,我就去咱们基地的铺子里挑了这些东西,瞧见没一斗(30斤)上好的洋白面,才7块钱,给娃儿买了两个糖棒棒,五分一个,花了一角,给你买了个发夹子,挺好看的,才一角二,还有不到八块吧,你存着,够咱们吃喝了,本来我想给女娃买点粥吃,太小怕吃不了,你自己瞅着啥好去买吧。”
婆姨呆了半晌,突然捶了他一下:“一斗小米才2块多钱,你咋买这么多白面呢,咱庄稼人吃那好做甚,糖棒棒也就算了,俺都三个娃儿的娘了,要发夹子戴给谁看哪,败死个家咧。”
刘玉厚一把将她搂进怀里。
“傻女子,你男人现在是工人,吃上皇粮咧,小米、玉米糊糊、高粱米都没吃够啊,我在工地上,每天都能吃到白面馍馍、肉菜汤,娃儿在学堂也有饭吃,只有你们娘俩,在家里还吃些窝窝头,额心里不落忍,一狠心就扛了袋白面回来,多少人眼欠呢。”
“那这发夹子?”
“好看吧,领导说,这是额们自己造的,只有边区的人才买得这么便宜,外头可不是这价,额瞅着,你扎上头发也蛮好看的,额寻思,再挣上几个月,等过年了,买上几尺布,割块肉,再拎一瓶老西凤,那滋味,不摆了。”
婆姨依在他的怀里,听着男人的憧憬,慢慢地眼圈红了,刘玉厚帮她擦去泪水。
“傻女子,好日子才开头咧。”
“额知道,额高兴嘛,他爹,你给额扎上,看好看不。”
“嗯。”
窗户上两个身影渐渐融成一团,灯也被人吹灭了。
这样的情形在基地的每一家每一户上演,供应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大都是稀罕物件,洋白面他们算是见过的,像那种大块的棒棒糖,亮晶晶的塑料发卡,塑料盆子、碗、碟、勺子,纸张、布匹,甚至是大小不一的鏠衣针、锈花针,各种线都是紧贴群众生活的刚需品。
第一个发薪日,基地领导充分考虑了工人对新纸币的担忧,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商品,在打消他们顾虑的同时,也隐隐为接下来的对外贸易打了个广告,通过大家伙的口口相传,现在边区人人都知道,有一种精美的新钞,能够买到法币和大洋买不到的东西。
等到边区控制的最大宗产品盐也开始只收新币时,兑换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第三百四十二章边区的夏天(五)
“塑料?嘛玩艺。”
“听说是舶来品,洋文,反正就是好东西,你瞅,又轻又耐用,摔都摔不烂,比铁盒子、铝盒子、陶瓷强多了,这上面的花纹,多漂亮,跟玉似的,要是拿到货源,一定能在西安城大卖。”
德胜玉京货庄,是延安城中比较大的杂货店,老板王克玉是山西人,凭着150块光洋起家,从1935起,不过短短四年,就发展壮大起来,生意做到了西安、蒲城,成为城中有名的私商,也是延安商会的会长。
他的山西老乡杨玉山也开了一家名叫玉和祥的杂货店,生意做得与他不相上下,边区被封锁的消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就是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