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转盘机枪。
“营地里一共有2200多名战士及家属,本来我们打算编成一个团,苏方建议编为一个教导旅,给了独立步兵第88旅的编号,直属红旗第二集团军,由我方人员担任旅长和政治委员,苏方派人担任参谋长,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工兵连以及旅直的警卫连,都有苏军担任副职,其实就是教官,经过三个月的整训,现在总算有点儿模样了。”
不用说,这支部队就按照苏军的编制整训的,这是三个月前,我方与苏联达成的协议,抗联第二、第三路军在苏军的接应下过江,进入苏联远东的滨海边疆区整训,由驻守这里的红旗第二集团军负责安排一切事宜,苏方倒也没有打折扣,给他们换装全部苏械,同时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我党同意他们换上苏军军服,编入苏军部队,策应他们在东北的攻势。
林育蓉与他们在指挥部里坐下,连口水都没喝就宣布了中央的新决议。
“中央决定,组成华共中央东北局,同时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由林育蓉同志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刘亚楼同志担任参谋长,原东北抗联武装整体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展开自主的武装斗争,广泛发展东北地下党组织,依靠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在苏军的帮助下解放全东北。”
新的东北局将取代原有的满洲党组织,却没有任命东北局书记,只是以在苏联进修和疗养的林育蓉、刘亚楼等人先搭建起军事上的架子,具体哪些部队参与组建,就连他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坐火车从莫斯科横跨整个西伯利亚,总算见到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队,虽然不到三千人,也比从零开始要强。
向东北进军,是中央1939年度的第7号文件,也是华苏两党正式谈判后的第一个正式议题,即东北的领土及一切人口、资产都交由我党接管,双方由配合作战变为战略合作,我军将出动不少于五个师的兵力与苏军共同进攻,双方建立联络员制度,战区包括但不限于东北、朝鲜、日本本土等地方。
1939年7月20日,项英抵达边区,加上之前就返回的胡服、彭德怀,在延安的政治局委员达到了9人,在12名总人数中占绝大多数,可以讨论并决定一些重大人事了。
“两个议题啊,一是增补海南的同志进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二是决定东北局的主要领导人人选。”
9人当中,只有后到的项英、胡服、彭德怀三人还不了解海南这事,当然,项英在突围的时候见识过了一些,但并不知道详情,直到现在,迷底才算揭开。
难怪总理会从天而降,准确地了解了果党反动派的一切行动部署,才能在关键时刻调动兵力,从天上地下构筑起一道钢铁屏障,让果军看得到冲不过来,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来自未来的黑科技,怎么可能做得到。
胡服和彭德怀看完影像资料,又跑到边区的各个建筑工地晃了一圈,与来自后世的军人、技术人员一番交流,都是感慨万分,偌大一个山东,居然就这么成了我党的解放区,那可是几千万人口,还包括了济南、青岛这样的大城市啊。
第三百五十七章政治局会议(上)
彭德怀是回来汇报破袭作战的阶段性成果的,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百团的规模,也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关键在于,日本人已经没有资本像历史上那样发动报复性扫荡。
“1939年6月27日到7月16日,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基本完成,我们主要破袭了正太路全部、同蒲路一段,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10645人(内有队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26380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清乡伏击战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30880余人。”1
“打得好啊,只要能把华北方面军滞留在平津地区,我们还可以再扩大一些规模呀。”
老总也有同感:“军委认为,华北破袭作战有必要形成长期化,规模化,以小股部队,持续不断地打击敌人,破坏公路、桥梁、铁道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对于我们解放东北,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