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的交易,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总理想得更具体:“第一战区杂牌部队很多,我党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陕军原杨虎城的部队,他们目前驻守中条山,是第一战区的屏障,多次与日寇血战,不得补充又被多方克扣,蒋某人摆明了就是要这支参与过“西安事变”的部队在与日军的战斗中消耗光,该部怨言很大,但是出于两个担心,只能维持现状,一是对我党还有隔阂,二是杨虎城将军的安危,我的建议是重点做他们的工作,也可以双管齐下嘛。”
主席也很关注这支队伍,因为他们都是陕西子弟,有些就是从边区走出去的。
“这个建议好啊,统一战线能成为现实,与张、杨两位将军的义举分不开,张将军就不提了,他至少没有生命之忧,还活得很长,既然知道了结果,我们就不能再让杨虎城将军一家人倒在全国解放的前夜了。”
两人上飞机离开了,国内局势的变化,促使我党更加大加地发展各地的党组织,在国统区、大后方以隐密的方式打入每一个系统,为将来的解放战争做准备。
这是社会部的工作,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部门中央统战部成立于今年1月份,他的负责人是王明。
送完机,主席回到中央,马上建议改组统战部,调来负责教育的李维汉担任副部长,具体指导工作。
他们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驻守中条山区的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杨虎城的第17路军,我党在西安事变前,就对这支部队进行过长时间的统战工作,前前后后安插进去200多名共产党员,对该部的工作,我建议由一个人来负责。”
李维汉提议的人选叫南汉宸,虽然是山西人,却长期在西北军中从事统战工作,从冯玉祥到后来的杨虎城,与西北军中很多人都有交情,一度担任过陕西省政府秘书长。
目前他正在参与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一听到是对陕军的统战,南汉宸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他连夜离开边区,在地下交通线的掩护下渡过黄河,进入中条山区时,驻守在这一带的第4集团军刚刚接到调令。
“放弃防区,奉调河南?”
此时的第4集团军在没有上级的命令下,主动出击同蒲路,配合我华北八路军的破袭战。1
收到调令,从前线赶回来的第38军军长赵寿山、第96军军长李兴中全都大吃一惊。
集团军司令孙蔚如无奈地拿出命令:“这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刚刚送到的。”
“为什么?”
两人想不通,中条山区对于防御河南、陕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他们也不会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死战不退。
“我知道个鸟,上级要保存实力,说是日军准备大举进攻,不能硬拼,我问过了,友军第14集团军、第5集团军也都收到了同样的调令,如果他们动作快,把防区让出去,我们坚持不走,岂不成了孤军。”
赵寿山愤愤不平地说道:“就算要走,也应该退回陕西啊,中条山一失,河防洞开,日军既可以攻击河南,也可以威胁陕西,为什么一定要退到河南?”
李兴中闷声道:“还不是蒋司令长官需要人保护他的安全。”
命令就是命令,他们都是军人,没有违抗的余地,这时卫兵来报,有人来访。
“南先生?”
化名进来的南汉宸取下礼帽,与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三人里头,孙蔚如有些惊讶、赵寿山有几分惊喜、李兴中有些惊异,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的身份。
“诸位,实不相瞒,我是奉主席的指示前来的,有一些重要的消息向你们通报,可能更有助于理解此次行动。”
南汉宸没有和他们客套,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次调防。
听完后,三人面面相觑,这个局实在太大了,以他们的信息面,根本想像不到,竟然涉及到全国几乎所有的战区,要说不是高层所为,怎么可能?
“南先生此来是何用意呢?”
“救三万陕西子弟于水火。”
孙蔚如有些为难:“不瞒先生,此前出陕抗战,也有人劝过孙某,不要听蒋某人调遣,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孙某明知如此,依然率军死战,何也,抗战乃全民之事,何独我陕西子弟能置身事外,隔着黄河就是家乡,在此驻防,总比把战火烧到家乡好吧,此为其一。”
南汉宸突然打断他的话。
“我来的第二个目地,是要告诉你们,果府已经决定要对杨将军下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