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势,远东军区领导层大换血,他们搞内部整顿搞了一个月,钢铁同志希望一鼓作气,拿下沿边各个要塞区,听他们说,就连大口径的列车炮都多数调到了远东,从中亚、欧洲调来的新部队也基本上到位了,人数超过了150万。”
主席点点头:“苏军在成长,战火是最好的催化剂,苏军的战斗力还远远达不到卫国战争后期的水平,这是一次难得的实战,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至少把每一支部队拉上去见见血,听听炮声,都比训练要有用啊。”
“嗯,我们的队伍也需要这样的焠炼,山东军区把第一批入辽的部队选出来了,他们将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数十万人,一万主力团、九万新兵,新兵以日械为主,基本上把之前的缴获都搭进去了。”
老总把山东军区的计划向二人汇报:“罗荣恒的建议是以老带新,先捡软柿子捏,打击伪满军,在战斗中煅炼部队,再寻机与日军主力决战。”
主席肯定了这个作法:“你们不要小看山东军区的新兵呀,他们从5月份就开始训练了,在山东战役中担任支前,已经上过真实的战场,又因为土改士气很高,再加上更换日军的装备,战斗力并不弱,具体怎么打,让林小鬼他们自己去考虑咯,我们不要做过多的干涉好了。”
从山东军区部队中抽调进入东北,是既定的计划,早在山东战役结束之后就开始了,那个时候连东北局都没有成立。
也因为要抽调大批部队,所以山东军区一直没有再进行大的战役,只是忙于巩固新的解放区,在新区推行土改,消灭顽固派、土匪、残余日伪敌人等工作,这种低烈度的战争,也让所有的新兵得到了一些实战的机会,并不完全没有上过战场。
山东解放区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果党的苏鲁战区,包括鲁西南的沈鸿烈、于学忠和苏北的韩德勤,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需要一个立足之地,恰好在此时,江南的鬼子准备北上,对双方都造成了一定压力。
与河南的鬼子不一样,这一带的日军并没有打果军的主意,而是一直采用诱使的方式,双方不光达成了停战的默契,而且有意勾结在一起,共同对付新四军和八路军。
沈鸿烈和韩德勤恰恰是两个有名的顽固派,一心一意搞摩擦,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则倾向于中立,这就给我党的统战工作带来了契机,经过洛阳事件的发酵,各大战区的杂牌军都有切肤之痛,于学忠这个亲历了“西安事变”的东北军首领更是首当其冲。
第三百八十九章落选者和入选者
临沂做为鲁西南重镇在山东战役结束之后就落入了我军之手,新任临沂军管会副主任、警备司令员许世友对于自己没有入选东北人民解放军颇有微词,更对自己还要学习地方政务头痛不已。
“老许,你不能只抓训练,别的啥都不管吧。”
“哎呀我的大政委,部队要扩充,要练兵要搞合成化,一大堆的新玩艺都弄不过来呢,地方上这种破事情,就多劳动你了啊,辛苦辛苦。”
对于搭档的这种态度,政委林浩无可奈何,明明是军事首长挂着军管会副主任,事情却都推到了自己头上,不管还不行,军地关系也是个新鲜概念,城市管理对于我党我军都是一个新命题,在山东所总结的经验,将来是要推广到全国的,能够利用这个难得的战斗间隙,学习这种管理形式,是军区的统一安排,许世友不喜欢,以军务繁忙屡次缺席,他又有什么办法,告状?
那不是显得自己这个政委很无能吗。
要说许世友也没说错,战役结束后,各个主力团全部扩编,以一个主力团搭上两个预备役团和其他部队组成新的旅编制,炮兵、通信、汽车都是好玩艺啊,最近还加强了那啥空地一体化,听得许世友一愣一愣地,哪还有心思去管地方上的破事。
许团长现在成了许旅长,忙着呢。
“林政委,是不是许世友又在发牢骚了?”
“周书记?”
林浩在军管会办公室突然看到总理等人走进来,赶紧起身迎接。
总理是和新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王稼祥一块儿飞到山东的,先是在济南下机,然后坐火车经胶济线到达青岛,王稼祥留在了青岛组织班底,总理要去苏北安排新四军北上的事宜,临沂是其中的一站。
这里也是与果军苏鲁战区接壤的最前线。
许世友不在办公室,总理让林浩带他去找,把军委的决定带给他们。
“对付果党,打击顽固派,争取民主派,分化中立派,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日蒋合流不得人心,我们一方面要揭露它,一方面要利用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