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吨,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520公里,经济航速每小时400公里,升限8000米,不追求高空高速,可挂载三个副油箱,极限转场距离高达4000公里,机体采用半装甲盒结构,驾驶舱、引擎部位、内置油箱都加强了凯夫拉装甲,大大增强了抗击毁性,它可以在任何前线机场起降,失速速度仅有每小时139公里(a10攻击机的失速速度是每小时220公里),非常适合战场上空的盘旋、寻找目标和发动攻击,平显、火控雷达、1553数据总线、计算机中控系统、液压传动、卫星导航模块等等一应俱全,而且都是我军装备过的成熟设备,有经验的飞机员很快就能上手。”
孟怀庆跳进座舱,发现高发泡玻璃驾驶舱有着良好的视野,前方没有螺旋桨叶的干扰,与驾驶普通喷气机的习惯相差不远,再加上熟悉的座舱仪表盘布置,简洁的平显,大大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后推涡桨发动机启动之后的感觉,也与传统涡扇机的起飞方式相似,整体弹射座椅也与他习惯的一样,简单说,除了速度,感觉与平时没什么区别。
试飞的过程也验证了他的想法,有着良好低空性能的新机向地面的人们展示了他的最大特性,有着接近于直升机的低空低速近距离支援功能,又有着比直升机强大的空载和作战能力,不挑机场,只要有一块平整土地就能起降,起降距离短,只有300米左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强大的火力了,连续不断的火箭弹将目标阵地打成一片火海,那种从天而降、来自于头顶的打击效果,让地面的人们集体失声,这是比鬼子飞机的轰炸还要强大的多的密集火力,更不必说它的准确性。
哪怕不使用精确制导弹药,他的打击能力也是超群的。
这正是我军最需要的“舔地”机,当然与歼一相比,增加了雷达、航电、计算机总线等系统的新机造价要昂贵得多,但是与海航现役的飞豹、歼-11等主力战机相比,他又便宜得不像话,这算是新形势下的高低搭配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改装航母
三亚榆林军港,于2010年开始建设的第二航母基地,到2018年底已经建成了拥有双向系泊大型舰船能力的深水码头,同时建成的还有可供大型航母维修和保养的10万吨级干船坞。
从纳土纳大岛返回的“辽宁”号此刻就静静地躺在里头,170多名部队工程师和专家在脚手架上辛勤工作,对船体和内部设备做日常保养。
常规动力,没有复杂的蒸汽弹射器,穿越之后,“辽宁”号易维护易保养的优点凸显无疑,就算动力系统有什么正常磨损,备件也是十分充足的,除非发生了不可逆转的重大事故,把整个轮机舱给炸飞了,否则真不需要太过紧张,至于日常的船体除锈、附着物的清理,那就纯属是个体力活了,最不济咱也有足够的人手用,否则光是把直径十多米的螺旋桨叶清理干净,都不是个轻省的活儿。
相比动力系统的繁重工作,舰载机的维护工作就称得上繁琐了,战斗群飞管许城上校从到港的那一刻就没休息过,带着基地的地勤和工程师一架一架地检测,特别是发动机部门,每一台都要拆下来做地面检修,对于耐高温部件的金属内部探伤更是需要细致入微,而发动机是战机的核心部件,相比可以使用很多年的机体,发动机的大翻小时只有几千小时,哪怕是平时的正常飞行,空中停车、意外报废也屡见不鲜,往往一个小小的疏忽就能酿成大祸,一点也轻忽不得。
“陆工,你们不是搞民航的吗,怎么也关心军机了?”
“现在不分军民了,军民融合明白不?老许呀,你这观念可得改改,新时代了喔。”
南航海南后勤站主任、高级工程师陆鸣是从海口赶过来的,这种近距离接近被拆下来的军用主力发动机的机会可不多,如果不是保密条例的限制,他恨不得拿出手机每个部位都拍上一遍,好在时代真不同了,他现在可以明正言顺地提出来。
“哎,有没有需要上大修线的,我去向上面申请参观许可,你也知道,现在发动机部门在搞攻关,搞个老掉牙的涡桨5都费老鼻子劲了,你们的使用环境高盐高湿,对发动机的抗腐蚀有着无可取代的研究意义,你们这批歼15还是毛发吧,怎么做到的?”
许城有些意外:“你们在搞这个?那可不容易,这批al-31f是跟着上一批零备件一块进来的,并没有考虑到舰载机的使用环境,人家也没义务给你改啊,只能咱们自己攻关,边使用边琢磨,最终搞出了自己的一套维护方案,你可以看到,经过保养后的发动机指标,有没有明显下降,虽然我无权向你解释,其实具体该怎么做,那是地勤部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