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亚楼手里接过电报,林育蓉又仔细看了一遍,这是苏方向他们通报战况,属于双方联合作战交流机制中的一部分,东北解放军也会将自己的进展向苏军通报,以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日寇作战。
在他看完的时候,刘亚楼已经将苏军的进展用标志标注在了大地图上。
几道箭头从四面八方指向东北的中心,新京。
正是因为苏军在外围施加的强大压力,才使得东北内部包括像奉天这样的重要工业城市守备松懈,不是日军意识不到,而是兵力捉襟见肘,即使这样,第2守备队也没有调走。
同样,为了保证运输通顺,从热河到锦州一线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在要不要救援奉天的问题上捉摸不定,营口我军堆积了三个满编主力师,奉天城下摆了一个,从奉天到营口这一段,由抗联组建的教导师负责警戒,一面利用敌人的缴获扩大武装,一面向南满铁路两面清剿敌人的残余、解放沿途的乡镇村庄,工矿企业。
这一带是东北最重要的工业带,拥有昭和制铁所(鞍钢)、奉天造兵所、本溪湖制铁所、抚顺矿业等等一系列规模在亚洲也数得上的企业,如今全数落入我军之手,敌人的反扑是可想而知的,在明面上的大规模攻击到来之前,那些隐藏的特务、土匪、零散溃军都会对我军形成威胁,像这种组织建设不完善,敌我难分的形势,是一个新的课题,而对付他们的最好人选,莫过于对本地知根知底,又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抗联武装了。
为了掌握这些重要的生产力,东北局派来了大批干部,一是在当地包括工矿企业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武装和发动群众、工人,二是保护重要生产资料完好,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生产,化敌人的助力为我军的助力。
“新任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邹大鹏,城工部副部长冯铉,敌工部情报处处长吴诚,军工部部长陈郁奉命前来报道,杨副书记、梁师长、赵参谋长,你们好。”
“欢迎欢迎啊,可把你们盼到了。”
奉天城外的造兵所办公大楼,梁兴初把一师师指挥部安到了这里,杨靖宇、赵尚志先后到来,与他们建立起直接联系,东北局的干部跟随后续部队过海,帮助他们加强地方工作,把繁琐的民政事务接过来,每个人都是求之不得。
目前不算这些重要企业,光是城市就接管了营口、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五座,人口一百多万,按照山东的经验,首先由驻军实施军管,在城市中实行全面管制,打击敌特破坏,建立起一整套由党组织掌握的新式政权,而不是因陋就简,大量留用旧人员,造成敌特份子乘虚而入,对新生政权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于勾结土匪,杀害我党的基层工作者,袭击铁道线、补给仓库、后勤兵站,最终酿成武装叛乱,这些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缺失,没有充份发动群众,因此,如今从一开始,我党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另可统管起来,也不要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于抓获的日伪人士,不再采用简单的不杀就放,而是建立起战俘营,对他们实施正规的符合我军标准的强制管理,这同样出自于山东经验。
邹大鹏等干部在来到东北前,都在山东党校进行了短期的强化培训,为了防止生搬硬套,党校的培训课程是有针对性地,从东北的地理到当进的人文社会环境,从城市管理经验到反敌反特斗争,杨靖宇、赵尚志等军事干部马上发现,这些外地人对于本地情况并不陌生,甚至连东北话都听得差不离,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我党基层工作的一大法宝就是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他们依靠的是那些被鬼子强征来,又被我军解救的底层工人,对敌人怀有切齿的阶级仇恨,在他们当中发展积极份子,揭露日伪监工、特务、管理层的罪恶,将敌人从工人队伍中剔除出来,再利用他们对工厂的熟悉,保护生产资料,一步步地恢复生产,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百三十章东北决战(二)
奉天城,还在鬼子的手中。
城外隆隆的炮声,让这座东北工业中心城市的实际掌控者,奉天特务机关长池田纯久不寒而栗。
“满洲军不可信,他们竟然敢攻击皇军,全部的死啦死啦地!”
特高课长加藤泊治郎咆哮不已,只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要步宪兵队长三浦三郎的后尘,被敌人一网打尽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北大营的伪满军崩溃,在两方面的压迫下悍然起兵做乱,与奉天宪兵队相互射击,结果被敌人乘机攻击,双双被消灭。
还好加藤泊治郎动作快,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