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队,17岁时已经是山纵的老兵,五支队中的一部分战士编入换装后的第3团,他就是其中之一,山东战役结束后,第3团扩编为第3师,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他又成了第3师第一团第一营机枪排的副班长,同时负责班里的第二火力点。
排长张明22岁,临潼人,红军到达陕北那年入的伍,比他军龄也就多上一年半,已经跟着红军和115师打了很多仗,看着整箱的机枪弹就高兴。
“鬼子步兵上来了,距离750,正前方集群目标,来个短点。”
他的副射手手脚利落地打开长形弹箱,将荷载250发的弹链一头压进机匣,杨希忠拉开保险,竖起表尺,推动架在三角架上的机枪对准远处的阵地前沿。
“哒哒哒”
五发作为指示的曳光弹随着他的动作飞出枪膛,在空中形成一道红线,消失在地平线上。
“散布理想,无须修正,各班注意,瞄准,开火!”
张明一声令下,他的机枪排6挺67-2朝着阵地前沿打出一道道火线,排里的每一名机枪手他者都很熟悉,只从枪声就能分辨出是谁。
杨希忠先打了两个短点射,接着一个十发的长点,弹链在导气管的作用下顺滑地移动着,很快就达到了他心目中最佳的状态。
“哒哒哒”
他喜欢这个状态,在自己的操纵下,这门强大的武器向鬼子的队伍尽情地泼散弹雨,看到黄色的身影一排排地倒下,就像波涛不断地冲击着堤坝,每一波都被坚硬的岩石拍得粉碎。
3.5公里长的阵地一共布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