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4

法国与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外交义务。

可问题是,法国人并不愿意卷进去,已经知道历史的达拉第、雷纳等人本来是想将开战推迟到至少是历史那样的明年年中,眼下却告诉他,“白色方案”没有了,德国人直接跳过一系列包括在北欧的行动,与貌似强大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法国干上,这不是扯蛋么?

再来一个“曼施坦因”计划?再来一个“发电机”行动?再来一个巴黎不设防?

既然都是这样,法国人为什么还要重演一遍历史,屈辱的历史?

达拉第没有答应也没有一口拒绝,只是借口内阁还要开会商议,议会也要时间商讨,丘吉尔对此毫无办法,因为不同于波兰,法国对比利时没有外交义务。

这是很奇怪的现状,明明比利时对于法国更重要,而波兰远在天边,偏偏当波兰受到侵略时,英法两国步调一致地与德国宣战,而近在咫尺的比利时却反而没有这个待遇呢?

原因很简单,法国没有与比利时签订这样的同盟或是军事互助协定。

法比两国的关系很微妙,比利时曾经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其中立国地位由当时的几大主要工业国英法德意奥等国共同担保,但是一战德国人撕毁了这个保障协定,悍然入侵比利时,导致战后比利时不再坚持中立国地位(实际上也没啥卵用,荷兰同样宣布永久中立,但逃过了一战却没逃过二战),转而寻求国际间的合作,想要以与英法结盟的方式保障自身安全,但英国没同意,法国反而比较热衷,双方于1920年正式签订《法比同盟条约》,规定了任何一方遭受侵略,他方应该给予军事上的援助,注意是受到侵略,主动进攻不在此列。

这一期间,法国人为了限制德国的崛起,先后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利亚和南斯拉夫,甚至是苏联都签订了类似的同盟或是互助条约,想要建立一个欧洲对德包围网,然而随着英法两国在苏台德乃至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事件中的无所作为,各国先后看清了英法的嘴脸,这些条约都到了名存实亡的边缘(从这一点讲,波兰战争是英法挽救自己日益破产的国家信誉的最后一博)。

法国人坐视准工业国家,拥有相当实力的捷克斯洛伐克灭亡,相较而言,更为弱小的比利时有了“唇亡齿寒”的担忧,法国人靠不住,他们只能另僻犀境,这个时候,德国爆发了“鲁尔危机”,为了保障莱茵兰的非武装地位,法比两国出兵占领了这一地区,引发了英国人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英德意法比五国共同泡制了一个《莱茵兰互相保障公约》,又称为《洛迦诺公约》,得到各国共同担保的比利时自以为安全了,不再需要与法国捆绑在一起,于是渐渐废除了《法比同盟条约》。

谁知道,1936年德国人以法苏签订《法苏互助条约》为由,悍然出兵莱茵兰,迈出了破坏《凡尔赛条约》,重新武装的第一步,连带着也撕毁了《洛迦诺公约》,从这一点讲,比利时实际上也成为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一样,绥靖政策的受害者,比他时间上更早。

再加上两国的一些其他矛盾,比如马奇诺防线扩展到法比边境一线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断然拒绝,在德国人对波兰发出战争威胁时,又拒绝了英法联军提前进入比利时境内驻防等等一系列骚操作,结果就变成了,当战争真正来临之时,比利时既不是一个中立国,又没有一个真正可靠的盟友,变成了孤军奋战。

没有人认为他能挡住德国人的钢铁洪流,因为与准备充分的德国人相比,比利时只有8个师,一个装甲师都没有,大炮和飞机的数量也很少,甚至来不及全国总动员。1

因此,达拉第犹豫了,他不想刚刚与德国人宣战,三国就先后投降(只剩两国了),那样或许比历史还要不堪。

作为前任国防部长和现任总理,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防建设(坑爹的马奇诺防线每个财年要吃掉一半的军费,前后持续十年!),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法国陆军的真实状况,否则也不会搞什么绥靖政策,实际上,出卖捷克这类勾当,都是建立在法国陆军实力不足,还达不到开战的要求前提下,并不是他真得想这么干。

于是,达拉第将决定权交给了议会和军方,决定以未能阻止德国人的战争行为为由,自行辞职。

法国人的这个决定让英国人一下子乱了阵脚,如果不能拉上法国人,英国人是绝不会单独对德宣战的,即使丘吉尔有着战斗的意志,也要考虑政治问题。

欧战开始了,然而发展过程,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1历史上,到1940年5月,也就是“黄色方案”实施的当天,比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