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7

“重炮打出狙击枪的效果”。

没法子,152炮弹就算放到后世也是很昂贵的。

“1号目标清除,2号目标准备。”

与苏联人铺天盖地的炮火准备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不说,一通砸下去,连个人影都炸不到几个,更别说轻重火力点,热闹是热闹了,等到步兵发起冲锋,发现到处都是射过来的子弹,结果就是一波一波地倒冲锋的路上,这样的战术,难怪连芬兰人都欺负不了,整个体制僵化得吓人。

无人机的画面传回来的时候,翟英俊等人的脸都绿了,这是拿人命不当回事啊,经历过五反的彭德怀已经忍不住要骂出声来了,甚至还波及到了左权、刘伯承等人。

“这就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教出来的战术?满清的那一套嘛,仗着火力优势,拿人命去填壕沟,难怪李德一来就搞这一套,操他的娘,瞎胡闹嘛!”

左权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苏联国内大清洗结束不到一年,造成的后果就是军队从上到下体制僵化,前线指挥员不敢因地制宜地改变战术,只知道机械地执行命令,而制订作战计划的参谋都是刚刚从学院毕业的,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遵循的还是一战那一套,与他们20年代末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到的不一样。

刘伯承也经历过李德的僵化指挥,对此深表同感。

“老总骂得好啊,这完全是草菅人命的打法,苏联底子厚死得起,我们死不起,当年五反我们向中央提建议,被博古、李德斥责为投降主义、逃跑主义,大帽子一顶顶扣下来,吓死人喽。”

徐向前是四方面军出身,没有这种切齿之恨,不过不难设想,无论是哪个方面军出身,打到最后被逼走上长征之路,丢掉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广大革命群众,谁心里也不好过,到了延安之后,他们在抗大学习得最多的就是对那段时期战法的总结和反思,此时与苏军并肩作战,才发现源出于此。

当然,正规化作战的战术原则,我军无论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还是抗美援朝、援越、对印、对越等几场局部战争,乃至改开后的现代作战体制改革,前前后后也学习和总结了80年,怎么攻坚、怎么突破都有自己的一套,通过天津、唐山等战役,华北八路军已经在学习这一套打法,因此才会对于苏军的作战方式颇有微辞。

攻坚最重要的就是压制,无论是火力准备还是空军袭击,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地,以减轻步兵冲锋时的伤亡,后世的精确打击更是让这种固定式的防御体系失去了作用,转而变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兵种、电子信息对抗。

在一众将帅的眼皮子底下,我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截然不同,重炮从5公里以外对敌人的火力点进行定点清除,152炮弹打不掉的坚固工事,由天津飞过来的教9机群解决,相对便宜的激光制导炸弹,至少也有250公斤以上,而与二战时期航弹不同的是,哪怕250航弹也有一定的穿甲作用,对付几米厚的混凝土顶盖毫无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始终掌握着战场通讯权,从目标指示到激光照射,从战果反馈到弹道修正,哪怕没有建立起一个先进的c4系统,只凭最简单的无线链接,也能发挥出无与伦比的效果。

科技的代差,让依然拿着各种栓动式步枪的八路军成为了真正的出闸猛虎,给予前线战士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日军变得好打了。

明面上的火力点从他们进入出击阵地时就被炮火和空袭打掉了,剩下来的轻型火力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769团团长王近山最喜欢的是一种细长小巧的火箭弹,虽然射程不太远,可对于缺乏近距离支援火力的八路军来说,那就是“神器”。

“毛子,机枪,打它。”

“毛子,前面有个暗堡,给老子敲掉它。”

“毛子,你行不行,轰开城门,给你记首功。”

129师特务营分配给他们团的一个排全部换装了被称为“40火”的小炮砸,40毫米的发射管,85毫米的超口径弹头,一名战士一次能背上3-4发弹体,为了携带得多一些,王近山连警卫员和通讯员都用上了,每人至少也要背上两发备弹,因为他实在是太好用了。

于是在攻击的路线上,排长毛文堡就成了被他叫到名字最多的一个人。

虽然射程不到300米,可对于习惯了刺刀见红的八路军来说,已经是方便得不能再方便的近距离支援火力,打什么都好使,他们换装“40火”只有半个月时间,实战还是第一次,他们在这之前使得是间瞄的迫击炮、掷弹筒,好在有了一定的射击基础,再来换装火箭筒并不困难,在部队的推进中,他们的射击技术也越来越好,打得越来越准。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