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放人,对于蒋委员长来说,也是双赢嘛。”
主席一锤定音,各位领导人纷纷同意,总理补充道。
“最好要发动舆论,在果统区进行广泛的宣传,要赢得人民的支持,我们党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来做这件事情的,不能让他们以为,是要求着他们去做的。”
“是啊,为了老百姓的死活,我们可以让步,可以付出代价,但不能说他们完全不配合,那是不行的,实在不配合啊,那我们就打过去好了,解放河南拯救灾民,一起解决。”
经过讨论,关于河南救灾问题的决议全体表决通过,按照300万以上的人数来安置,尽量劝说他们以家庭的方式移民苏岛,只有实在不愿意的再另行安排,原则上优先安置移民,并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去海外,并帮助他们站稳脚跟。
这不光是一个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就算是答应了,在移民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环境的适应问题,毕竟南洋地区的气候与中原截然不同,能不能适应?克服不了水土不服,移民就是一句空话。
打消他们的顾虑,就要把工作做到前面,而不是简单地把人运上船扔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方就完了。
当然了,于铮敢这么提出来,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有现代的医疗条件为保障,至少生存率不会像古代那么低,这是最好的机会,以后就是开出再高的条件,也很难一次性吸引几百万人移民海外了。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上行下效
我党向来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认真做,李宗仁的身上没有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这个职务落到了老资格的民国元老李培基头上,以他的资历也不好用上质询的口气,只能是客客气气地行文,以部队上报的各地流民情况,督促地方政府引起重视。
结果就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
形势的发展比黄绍竑介绍的还要严重,各地驻军的报告雪片一般飞到郑州的战区长官部,给了他极大的压力。
第五战区下辖的四个集团军,第22集团军孙震部和第29集团军王瓒绪部都是川军,第11集团 军夏威部和第21集团军李品仙部都是桂军,也就是说,他的所有部队全都是杂牌军。
“哎哎,李长官,倒底要咋个做嘛,老子的军营外头挤满了逃荒的人,一个个没得吃没得穿,看倒都可怜,小娃娃瘦得喔,皮包骨头,管没得粮食,不管又过意不去,哎呦,造孽喔。”
王瓒绪也直叫苦:“这个样子下去要不得,我们叫啥子?国民革命军,不能眼睁睁看到国民饿死嘛,依我看,地方上不会管,他们也没得多的粮食。”
“那怎么办?难道赶到共产党那边,怎么向上头交待?”
“军统的人可盯着呢,一个通共的帽子砸下来,谁顶得住?”
“那就看着灾民饿死在军营外头?”
几个将领争吵不休,李宗仁却一言不发,他的参谋长徐祖诒好不容易把这些人招呼下来,一股脑儿看着自己。
不开口是不行了。
“这样吧,你们下去报个军需补充上来,我去和军委会打官司,救灾的事情,一个字都不要提。”
李品仙咂巴咂巴嘴,好像回过味来了:“只要粮食,不管用处?”
夏威却有点担心:“以军粮的名义要粮食没问题,但是一次要这么多,上头会起疑的。”
“起疑又怎么样,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只有这样子,地方政府那些人是不会管的,李培基避而不见,装聋作哑,省政府的其他人都在推诿,什么存粮不够,灾民太多,省府秘书长给予战区司令部的正式答复居然是,事情未必有那么严重,他们还要谨慎调查,扯他的淡喔,这是打算让人自生自灭吧。”
徐祖诒恼怒地说道:“城里城外到处都是饥民,这么冷的天,就睡在街角屋檐下,好多人一睡便再也醒不过来,城里每天都要抬出去许多尸体,如此下去,郑州乃至整个河南都会成为鬼城,这或许就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地吧。”
“不止,我听说,省政府的某个官员,要给家中父母办大寿,一桌酒席动辙几十块,上百块,名贵菜肴流水般地上来,一墙之隔便是倒毙的饿殍,他们不是没粮,是不愿意浪费在灾民身上。”
高参程思远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孙震大喝道:“龟儿子的,哪个敢摆,老子去抄了他的家。”
“人家是李主席的远房亲戚,你敢去,明天报告就会送到武汉。”
“算了,地方上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先报军需,再让将士们节省一点口粮,军营外面煮点粥,不要让太多的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