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多大的灾情,这笔款项就会有多大,明白吗?”
何应钦明白了,这是一个向美国要援助的大好机会,他心领神会地一点头。
“我明白了,那李德邻这里?”
“转给李培基,事情遮不住,需要有人负责,他是省主席,灾民入境,岂以视而不见?”
有甩锅的就行,何应钦不挑,这样一来对李宗仁也有了交待,至于能从大老美那里骗来多少援助,就看夫人有多大魅力了。
事情很快曝光,果府的调查团高调宣布河南有灾情,入境须谨慎,等到了灾区,一些记者马上用相机拍下大量照片,通过报纸、电台将事情捅开,省政府主席在措后不及之余,马上做出配合的举措,并把灾情往日本人身上推,指责是日本军队去年在河南省境内的搜括,才造成了当前的灾荒,而果府已经尽力在救灾了,奈何手上无粮。
十天以后,蒋夫人登上国会山讲台,用流利的英语向美国议员们描述了发生在万里之外的这场灾情,声情并茂、催人泪下,赢得了全体议员的起立鼓掌,也让罗斯福政府很轻易地通过了对华人道主义援助,价值2个亿的美国面粉,一举解决了美国过剩的农产品出口,在广大农场主当中刷了一波好感,对于今年年底举行的选举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月8日,共产党已经迫不及待要建立红色华夏了,依你看,蒋政权和他的军队能坚持多久?半年、一年还是更长时间?”
霍普金斯被罗斯福问到这个要命的问题,他想起在海南看到的一切,摇摇头:“恐怕很难,日本人也没撑上一年,乐观地估计半年吧,这是共产党军队进军南华夏的时间,还好华夏的领土足够大,能让他们走上很久。”
罗斯福相信他的判断,点点头:“让我们的大使给他提个醒,既然没有办法在常规作战中击败对手,那就要换个方式,别那么死板。”
“希望如此吧,我认为,过多的华夏领土对于共产党来说,还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要想把他们变成潜在的生产力,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其实是个负担,不问可知,接下来他们还要投资建厂、培养合格的工人、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即使有了穿越者的帮助,这些事情也只能按部就班来做,熟练的技术工人是需要时间练出来的,又不是凭空得来的,就这一点而言,美国的条件要好太多,我们只需要建厂、招工、生产就可以了,把海量的产品运到盟友的手中,哪怕一半被德国人的潜艇击沉都无所谓,因为我们会有更多的商品和船只生产出来。”
罗斯福笑了笑:“去年我还在担心这一点,现在已经开始了,一切等结果吧,德国人占据了优势,法国政府签署了停战协议,英国远征军20多万人被包围消灭,本土不得不做好最坏打算,这是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先生的压力太大了。”
“只要本土舰队不被削弱,其实有惊无险,德国人连“海狮行动”都没有发动,反而一直在向英国游说,不管德国人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他们拿到了法国的工厂、铁矿,已经达到了战争的目地,别忘了欧洲大陆还有一头蛰伏的北极熊。”
这是唯一的好消息了,中立的美国正好能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德国人如果还是一意孤行与英国死磕到底,罗斯福也不介意让他们打得更烂一点。
为毛不轰炸英国呢?
多好的重建机会呀,欧洲的糜烂程度也不够,德国人还要再努力一点才行。
第七百章 疫情
得到美国人明确答复,果府一下子有了底气,开始宣传起救灾政策起来,在记者的照相机镜头下,他们也真得筹集了一批粮食运往河南,只不过在美国人的面粉运到之前,这点粮食对于数量巨大的河南灾民来说无异于怀水车薪,灾情不光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人数也直逼千万。
“鹤龄那里,能不能再匀一点出来?”
李宗仁没有办法,只能在军粮上打主意,安徽的李品仙继承了廖磊的地盘和军队,当地的灾情也不如河南那么严重,又靠近南京、杭州这些富庶之地,日子过得比他们这里好得多。
本着“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他就成了李宗仁没办法中的办法,李品仙全力收集也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甚至连解燃眉之急都做不到。
对此,徐祖诒很理解:“安徽也是新复,并不比咱们这里好多少,李鹤龄也尽力了,不可再过度催逼。”
“我何尝不知道他的难处,但你看看外头,郑州城里能呆人的地方到处都是人,我怕呀,怕灾情没过,疫情又来了,到时候怎么办?”
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