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代表商谈和平建国的问题,双方避免了诸如投降、投诚之类的字眼,以和平起义为名义,争取让第5战区整体站到我党一边来。
当然,由于形势的变化,他们不可能拿到战前起义的优厚待遇,我党也不会无原则地退让,压力在对方的一边,当然要照我方的要求来谈,态度上就会显得不卑不亢,川军、桂军的问题一起解决,齐活。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河南救灾工作稳步进行,沿着河南省的边境线,每天都有几十万灾民过境,战争开始以后,形势陡然紧张起来,过境的速度被人为地加快了,谁都知道,一旦救灾工作结束,双方就将兵戎相见,到时候想跑也跑不掉了。
于是,谈判就从灾民的安置问题开始谈,河南全境上千万灾民,我党已经接收了6-700万之多,愿意上船去海外的也将近百万,大量的汽车、火车甚至是马车被抽调出来用于救灾,他们把灾民送到沿海的港口,再把堆积在港口的粮食运到安置区,如此循环往来。
这个过程被果军将领看在眼里,无人不动容,因为不管出于什么目地,共产黨都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情,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哪个政府能做到这个地步?
因此,我党还需要第五战区的部队帮着救助灾民,他们不需要反戈一击去和昔日的同僚作战,也是一个不错的利好消息,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的谈判就容易展开了,李宗仁与桂林那边不停地往来电报,经过一番紧急磋商,最终三方达成了和平的协议,双方继续当前的这种合作,果军放开黄河通道,让东解的部队可以穿过河南省,投入到前线的战斗中去,作为交换,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五战区的部队不再成为敌人,相应的部队长官也将从战犯名单中剔除,后者才是李、白和四川将领们最为看重的。
协议包括整个第五战区的辖区,河南和安徽两省,河南的部队问题不大,安徽的第21集团军经过一番工作,最终也加入了和平协议中去,只可怜了张淦的第7军,先后两次遭遇毁灭性打击,全军从3.2万人骤减至万把人,加上被我军俘虏的、击溃的、跑散的,最终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张淦本人也在协议达成之后,从大别山的藏身地走出来,向我军交出武器,避免了当作反革命被肃清。
同时,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宣布,广西全省和平解放,从即日起一步一步地向我党移交治权,至此,整个华南地区都获得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