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推动果军进攻。
死到临头,这种不忿马上变成了不满,眼见铺垫得差不多了,廖运周开始把话题往生路上引,战局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很多人心里都动摇了,只是不敢宣之于口而已,如今反正没了活路,廖运周便不失时机地把他们的焦虑放大了,这几个团长都不算死硬份子,也没有人真正愿意为党国捐躯,在他的不断引导下,话题越来越偏,最后变成了一起去找师长请愿。
“你们要干什么?”
吴绍周的反应有点过激,反而让这些团长没了退路,干脆拔枪挟持了他,想要逼他下令起事,吴绍周哪里肯干,正在僵持的时候,参谋长苟吉堂走进来,看到他们的动作,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莫要伤人。”
廖运周苦笑道:“苟参谋长,你也看到了,我们都是情非得已。”
苟吉堂马上劝吴绍周:“师座,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与其死于内讧,不如悍然举事,给全师弟兄谋一条生路。”
吴绍周一言不发,见他想要拖延时间,苟吉堂又劝众人:“既然师座不愿出头,不如由廖副师长主持,我们听从他的命令好了。”
“有理,就听廖副师长的命令,谁敢不从,马上枪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处于一个谁也不敢相信谁的地步,廖运周恰到好处地成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一致决定让他代理师长,把吴绍周控制起来。
就这样,第13军110师,这个汤恩伯的起家部队在敌人即将开展突围行动前发动战场起义,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廖运周这条线由总理亲自掌握,准备用于关键时刻,如今就是这个关键时刻,他在几个团长的支持下接管部队,马上派人与解放军联系,确定了战场起义的时间、地点和联络方式等问题。
同时他们向解放军提供了第13军军部、第31集团军司令部的位置,战争开始之后,一些果军将领吸取了日军的教训,开始学会隐藏指挥所的位置,给空中侦察带来了麻烦,而像汤恩伯这种喜欢往前面跑,钻到军部去的指挥官,更是很难找到其准确位置,现在,第13军内部的人主动提供方位,给了我军一个机会。
“出动空军,打掉这个顽固份子的指挥部,争取更多的敌人起义。”
粟裕当机立断,马上下令空军出击,在第110师假装出击其实是举事的同时,一个大队的强一到了战场上空,根据无人机确认的地点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将第13军军部所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炸成一片火海,而从敌人的电文中得知,第13军当即失去指挥,第31集团军也在不停地寻找他们的司令,就这样,因为两级上司的缺失,第110师的起义无惊无险,轻松到达我军的控制区,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
第二天,起义将领的联名信向第3战区的所有部队传达,眼见最顽固的汤集团军陷入混乱中,连他的起家部队也有人起义,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突围计划,本来就低落的士气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汤本人生死不明,更是让第31集团军陷入了失去指挥的境地中,顾祝同不得不亲自来掌握部队,以求收拾人手,稳定军心,只是有了31集这个例子,其他的部队不免有样学样,一些中央军的部队开始尝试与我军接洽,被战区政训处查到,马上成为“通共”的把柄,为了杀一儆百,他们不得不当众处置了一些军官,起到的作用不好说,这些人所在的部队全部被打散编入其他军中,结果造成了更大的逃亡潮,前沿的部队干脆也不联系了,拖枪带口地往我军阵地上跑,眼看事态就要失控,顾祝同不得不马上组织队伍突围,也不搞什么重点目标了,各集团军按防区自行出击,能跑出多少是多少。
一场围歼和突围战终于打响。
为了突破重围,那些死硬的顽固份子带领部队冲向我军的防线,在大炮、空袭和机枪组成的火力网下,一波又一波地毫不停歇,无一例外都被粉碎,其战况之惨烈,让在后头观战的顾祝同等人心惊胆战,那是比日军还要猛烈得多的火力网,果军的冲锋如同飞蛾扑火,连个浪花都飞不起来就撞成了碎片,那些经历过抗战的果军军人不可谓不勇敢,但是毫无用处,血肉之躯终归难以对抗钢铁,也就是在这一刻,他才发现,共产黨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有着打不完的弹药,炮弹和昂贵的航弹不要钱地往果军头上砸,这根本就是一场屠杀。
共军防线看上去其实并不坚固,既没有密密麻麻的工事,也没有高大的炮楼、坚固的地堡,甚至连战壕都修得乏善可陈,他们完全就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硬生生地将果军的人海挡住,尸体一层层地在阵地前堆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