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百零一章 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模板

也不再多问,飞机降落之后,他们在陵水机场看到的,也是熟悉的歼一战机,这里作为新机型的试飞场,也是新生产飞机的检查场,这一批刚从组装线下来的战机,整齐地排列在跑道两旁,等待检验的那一刻,而每一架合格品,都会马上拆卸后装箱上船发往各地,也包括苏联,他们在其中看到了已经涂上苏联空军色彩的一批歼一,每一架都喷上了编号,他们将直送符拉迪沃斯托克,在那里远东空军的新编空军师接管,加以训练后形成战斗力。

“欢迎苏联同志的到来。”

张浩、郭鹏在陵水机场迎接他们一行,两人都会俄语,张浩不必说,在苏联呆过很多年,郭鹏的俄语是在苏联进修的时候学的,两人自然成为接待代表团的不二人选。

按照安排,先接风洗尘,一顿伏特加下去,再谈其他的事情,是国际惯例,可是让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同志竟然连伏特加的诱惑也能抵抗,直接要求去看东西。

没办法,客随主便么,张浩和郭鹏只能一车把他们拉到海南重工的飞机制造厂,苏联人看到让难以置信的一幕。

苏联的飞机工厂和拖拉机厂差不多,傻大黑粗的厂房,凌乱的堆料,人来人往的车间,机器轰鸣的装配线,外部环境更是没有那么多讲究,走在一尘不染的路上,两旁不是绿植就是造型漂亮的路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积极性都要提高几个百分点吧。

车间里更是科幻,他们看到的自动装配线上,机械手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工人的数量少得可怜,自动化控制室可以监控全厂的工作流程,从生产时序到质量检测,难怪人家生产出来的飞机,几乎是零公差,相互可以互换配件,而苏联自产的飞机,就连发动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让发动机能装进每一具机体里,有时候不得不做得大一点,留出的缝隙就要靠别的办法去修补了,苏联的飞行员,人人都是改造小能手,最终的成品,每一架都不相同。

那才是常态。

“这里就是歼一的生产线,我们已经做到了月产4000架,还有扩大的空间,本月与贵国的最后一批交易交付之后,我们将上他的改进型,歼一a型,它在歼一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改进,发动机从最初型的涡桨5变成新型的涡桨5改,尺寸不变、重量不变,功率有所增强,大翻小时有所增加,可靠性提高了不少,主要改进是新的30毫米航炮将取代原有的机炮,火力更猛,新的观瞄系统,新的通讯系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性能增加了15%左右,所以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型号,如果贵国对此型号感兴趣,我们可以签订新的合同,单价不变,多买优惠,1000架以上打九五折,2000架以上打九折,4000架也就是一个月的产量打8五折......”

张浩微笑着听郭鹏在那里推销,歼一a并没有质的改变,依然没有安装至关重要的雷达系统,所以,在走量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还有所下降,价格就不用再涨了,细水长流有来有往嘛。

苏联人明显被他忽悠瘸了,一听加量不加价,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啊,当即就放出了4000架的意向协议,对苏联来说,数量远比质量重要,千把架都是洒洒水而已,人家拿出一个月的产能,还给的原价,良心不?

于是,双方的接触,从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始,共产主义国际精神充分体现在双方的贸易来往中,这是多么崇高的优秀情操。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的工作就更好做了,不出意料,对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歼击机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的机型,没问题,平台上自己挑。

这份大气,一下子折服了新上任的航空工业人民委员,大老美当年也没这么豪爽啊。

1伊-16的机轮收起来,要用很大力转动扳手,非常不好用,想想你一边操纵飞机,一边去摇扳手,那画面。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