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也有旧华夏的海军,甚至还有日本人。
“刚开始,学员们看到日本人上课,差点没打起来,日本人在山东可没干什么好事,后来我们跟他们解释,这是反对法西斯的日本人,与我们是朋友,才好一点。”
“我们的军舰上也有很多日本人,他们曾经是侵略者,犯下过一些罪行,目前幡然醒悟,已经成为我们的战友,有的表现积极,还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有意思的是,他们不愿意加入日共,反而要求加入华共,我们也伤脑筋呢。”
张爱萍爽朗地笑了:“这充份说明,我们的军队是一支正义之师,连曾经的敌人也为之折服。”
“可惜军舰太少了,海军数量也少,不过另可人等舰,也不能舰等人,早早把队伍抓起来,等到军舰下水,马上就能上舰,以海军的建造周期,基本上与学员的成材时间相当,张校长,你这里的担子很重啊。”
“我听出来了,叶辰同志是在委婉地批评我们官僚作风,对吧。”
叶辰摇摇头:“制度就是制度,军队是最讲纪律的地方,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人民军队的今天,我也同意严格执行,任何的松动和妥协都是对制度的破坏,我的意思是规模还要扩大一些,咱们很缺人哪。”
“我也想,可师资、经费就那么多,你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报名吗,因为我们学校不收费,我们也不能把有知识的人都招走了,地方上会有意见的。”
叶辰没想那么多,对方说得不错,如果知识青年都从军了,建设国家的人材怎么办?
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海军需要有文化的兵,地方更需要有文化的建设人员,祖国刚刚解放,百废待业,不能只顾一头,需要平衡。
“叶君?”
“小林君。”
小林仁就是这里的日本教官之一,他是首批受聘担任海校教官的原日本海军,因为汉语基础不错,教学态度严谨,受到学校的表彰,也吸引了一批日本人来这里,倒不是他们真有什么国际主义精神,主要还是这里的报酬不错。
“你来选人吧,我们接到通知了,这批学员里有不少好苗子,要是再多给一到两年的时间,他们一定能成为出色的海军将领。”
“没关系,在军舰上一样可以学。”
小林仁歉意地说道:“对,我又妄言了,实践出真知嘛,我们听说,“新日解”要发动九州战役,你们也参加吗?”
“嗯,我们负责护航和扫雷。”
“唷西,我向学校申请了,做这些学员的带队教官,我们又可以并肩作战了。”
张爱萍显然还没有对他们如此热衷于对自己的本土作战感到奇怪,叶辰早就习惯了,这些来自于日本的“革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