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百六十九章 开国大典(六)

结束了。

他们看得不错,养和医院的人流只为了一个人而来,此人在华夏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就是曾任北大校长,开创了“新文化运动”,后来从政,为蒋某人摇旗呐喊,成为其主婚人的“铁杆蒋粉”。

蔡元培。

1940年9月23日,入院治病一年多的蔡元培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死在了新华夏的开国前夜。

时年74岁。

在港诸多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人士前来吊唁,一些英国友人也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其中很多人走出医院便直奔码头,准备坐船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了孤岛的英国殖民地。

这里头最有名气的,恐怕要属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了。

王新衡身为堂堂军统站站长,逃跑的时候也只敢坐一辆车,挤上五个人,杜月笙离开的时候,出动了整整一个车队,门生手下数十人,大黄鱼不要钱一样地撒出去,直接与英国船东谈包层。

“先生,阿拉送到这里好啦,侬要保重。”

“裁法,共产党在上海取缔“黄、赌、毒”,你留下来又能做什么呢?不如一起走吧。”

他的门生,有着“香港杜月笙”之称的李裁法恭恭敬敬地将他们一行送到码头,面对杜的疑问,坦然答道。

“阿拉在香港混了几年,码头熟,出去人生地不熟地,搞不好还要在洋人底下讨生活,红头共党虽然凶,不过是讲道理的,我李裁法手上没有沾过他们的血,讲到哪里都没有罪过的,开个夜总会而已,我不碰“黄”、不碰“毒”、更不碰“赌”,共产党也要赏口饭吃的吧,倒是先生,南洋比不得内地,日子可能不好过,多多保重。”

“你我这一别,怕是相见无日了,各自保重吧。”

杜月笙与他在码头告别,正准备上船时,发现一个熟人的身影。

“萧先生,你也来阻止杜某人离开吗?”

萧叔安摇摇头:“我只是来劝杜先生三思,我党希望你留下,虽然不保证既往不究,但是只要先生愿意合作,我党也绝不会痛下杀手,你应该知道,黄先生此刻就活得好好地。”

“我晓得,大世界外面扫马路嘛,杜某人丢不起那个面子,就此告辞。”

杜月笙带着手下匆匆上船,没有留意到萧叔安的嘴形,说得是两个字。

可惜。

不想错过《海南1939》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