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工作。"三亚中科遥感所主任涂云琛说道。
"当然,在19年2月9日这一天,我们站和文昌发射场一样,失去了作用,这些设备已经一年没有开机了,每三个月,我们会进行通电测试,保证他们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由于吴明远上调中央,负责组建国家计委,副省长李海山升任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代行省长职务,将在下次人代会上选举为代省长,再根据组织程序一年后转正,跨越官场中最为关键的省部级。
当然,这一程序完整保留了后世的组织选举过程,也是中央着意观察的,目前的海南,南洋局才是军政一把手,省委省政府成为单纯的行政机构,又有其独有的特殊性。
李海山甚至都没来及履行组织谈话一途,因为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忙得不可开交,只能由南洋局书记于铮匆匆通知他,而两人根本就没见过面,他正在三亚考察卫星项目。
"两弹一星"
这个后世人们尔熟能详的国家项目,又一次浮出水面,其基础工程,甚至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没有正式立项,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一切都将走上正轨,拨款拨物、确定场地、调动人手、成立领导小组等等。
三个项目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对于拥有现代装备的海军而言,最渴望的是其实是恢复卫星发射功能,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来追求寿命和稳定。
涂云琛带他们参观的,就是预计在2019年年底发射升空的"海南一号"遥感卫星。
"这其实是一个系列,我们管他叫"海南星云计划",海南卫星星云建成后,将辅助地面接收站形成全球低纬度地区无缝观测和接收能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说说。"
李海山是理科出身,不过对于航天科技了解不多,此时主管这么重要的项目,自然是压力山大,希望了解得更多一些,而不仅仅是通过专家来做判断。
"海南卫星星座共有10颗遥感卫星,为什么是10颗?如果星座内卫星增加到8至10颗,那么就可以进行每天不间断的全覆盖观测,这其中就包括21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但这10颗卫星可不是随意搭配的,其中有6颗光学卫星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海南一号"、2颗多光谱卫星,请看这边他们叫做"三亚一号"、2颗雷达卫星在这里,叫做"三沙一号",三种卫星如同一个大家族里的"三兄弟",精诚合作,使得海南卫星星云具备完整的卫星测控、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遥感信息应用服务的能力。"
涂云琛补充道:"三种卫星的区别在于传感器的不同,举个例子,我们要观测海南海域中的一艘船,通过光学卫星观测的数据,能分析出这是一艘船,但船体的具体构成部分则无法获悉,而通过多光谱卫星观测的数据,便能看出船体的具体构造,不过一旦出现云、雨、雾的遮挡,雷达卫星就起了作用,通过组合搭载,海南卫星星座便可以在黑夜、在多云天气等光线不充足的时间段完成观测,还可以借助雷达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种植面积、长势、收成情况,理论上也可以实现矿产探测功能,支撑我国在海上丝路沿线的投资和经济活动,并服务海洋航运、海洋减灾、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热点问题的解决。"
这么一解释,李海山就明白了,不过他更希望知道的是另一个方面。
"他们可以实现通讯、导航、侦查的功能吗?"
"省长不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了,实际上,这一年多以来,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的改进,利用现有结构,不做大的调整,更换或是修改其主要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地面测试的结果,利用3-5颗多功能卫星,可以在南海海域达到基本的以上要求,当然它本身不是军用标准,所以使用时限上会有区别,大概在5年左右,运气好能多撑几年。"
低成本卫星的寿命本来就不高,利用快发迅速补网,是这类商业卫星的特点,眼下没有可用的,也只能先将就了,哪怕是低成本的商业卫星,也不是海南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说到底,他们只是组装,原件都是全国供应,即使有一些备件数量也不可能太多。
李海山了解了情况,心里也有了底,"两弹一星"的弹和星缺一不可,科研人员在改进、在分解、在试图复制、在进行新的研发,不需要他去催促,他是在来稳定军心的,与所有人一起收听了开国大典的现代报道,分享他们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
"很好,国家已经决定,上马"两弹一星"工程,是正式上马,我们要给出时间表,年底之前完成首发,时间很紧了,但是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