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可能就是上海了,否则也不可能主动报名。
“一条才装两个连,一次100个连,万把人,分到三个军,每个军也就够送一个先头团上去,咱们这远程投放能力堪忧啊。”
海防支队司令员肖劲光也是第一次与他们合练,经过辽西的山海关、杭州湾两次登陆战的洗礼,他们已经积累一些登陆战的经验,虽然敌人的抵抗强度不大,但实战就是实战,实战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共和国的海军需要的就是从低烈度实战的检验一步步提高自己,总结经验,争取在下一次战争来临时做到最好。
第1军军长张宗逊出身120师系统,来自于西北解放军,抗战前与肖劲光一起在边区搞警备工作,彼此之前相当熟悉,闻言感概道。
“一次上岸一万人,这只是说我们南集团吧,北集团也差不多这个数的话,那就是两万人,够小鬼子喝一壶了。”
第42军军长邓华出身115师系统,只是没有与师主力入鲁,而是去了冀察冀根据地,同样很满足眼前所见。
“我看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船直接开到沙滩上,战士们从舱门下去,还有坦克掩护,小鬼子也没这待遇,我觉得还要多训练军种之间的协同,各军之间的横向联系,上岸之后的掩护问题,对了,是不是给我们的战士办个日语速成班啊,“缴枪不杀”用日语咋说?”
众人俱是大笑,气氛十分轻松,比他们早到一步的第13军军长、出身129师系统的陈赓笑道。
“我还不满意,这只是海陆协同,天上呢?空军也要一起合练吧。”
肖劲光了解他的性格,直接怼他:“就你牛,你陈赓还能指挥到天上?”
“合成军嘛,可不得海陆空一起搞,抗大高级班上讲的那个什么“信息空间”,是不分什么军种的,总部在延安指挥我们,部队走到哪里,他们就能看到哪里,我说,主席不会现在就在看着我们吹牛吧?”
三人顿时笑得不起,肖劲光拍拍他的肩膀:“好你个陈赓,被你一说,感觉天上真有双眼睛在盯着咱们,脖子梗都凉嗖嗖地。”
陈赓没有笑,一本正经地说道:“咱们打日本人,可不得放双眼睛上天嘛,他们是没这技术,并不代表别人没有,课上不是说了,反无人机技术,将来总有一天用得上,咱们得珍惜这样好的练兵机会。”
这倒是正理,不管怎么样,能有日本这种强度和难度都相当的对手进行实战练兵,是新华夏成立之后的首次出国作战,他们都很珍惜,战士们的练兵热情更高,北方汉子为了练出水性,硬逼着自己往下下跳,扑腾腾着大声背口决,然后手忙脚乱地在水里挣扎的画面比比皆是,为了不晕船,更多的战士在岸上练转木头圈子,在水里练平衡感,整个海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周围的群众都来给他们鼓劲,送东西劳军,他们在训练之余也会帮地方干活,真正做到了“军民一家亲”。
这样的场面,是第12 军军长张自忠和第50军军长卢汉完全想不到的,他们的部队要晚一些到达,他们带着军部的一些人员先行过来看营地,顺便与友军交流,没想到看到了眼前的场景,虽然他们的部队已经进行了整编,但骨子里依然一支以西北人为主,一支以云南子弟为主,不管来自于哪里,两人的眼神都有些凝固,原来抗大高级班上讲的还不是解放军的完全体,眼前的才是。
第九百二十三章 土共不土(第5更)
为啥把训练地放到宝山?因为宝山的对面就是崇明岛,从这里下水,开上一段时间就能练习抢滩登陆,一举两得。
等到所有部队都到齐,在南集团指挥员粟裕的指挥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全军合练,5个步兵军、三个海军支队、三个航空兵师的庞大作战兵力,沿着长江江岸线一字排开,各种船只密密麻麻地铺满江面,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壮观的场面让到场的中外记者激动不已,纷纷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这一刻。
“据说这是共产党华夏的第一次出国作战,他们战斗意志很高,哪怕是在训练中,都能看出来,因为一千海里外的那个岛国,曾经给这片土地上的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就我所在的上海为例,这里打了好几次战斗,普通市民的死伤惨重,他们对日本人怀有恨意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听到自己的军队即将踏上敌人的国土,很多市民自发地来到这里,把家中不多的东西塞给解放军,他们不收就扔在营门口,一支军队在地方上如此受到追捧,只能说明一点,他们被这里的市民视为自家子弟,希望他们在上海有家的感觉,我敢说,共产党军队与全世界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一样,包括他们曾经的学习对象苏联红军,用共产党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