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门外传来一阵极大的声响。
“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主席摇摇头:“我毛某人何德何能,应该要喊“人民万岁”呀。”
看着这些人吃得毫不讲究,甚至毫无形象的样子,吴明远不由得感慨万千,太土了,你能相信解放军总司令蹲在地上吃面?
身边蹲着国家主席。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太空竞赛
谢尔盖 帕夫洛维奇 科罗廖夫(cepгe?n Пa?влoвnч kopoлeв) 走下飞机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浆糊,他是从遥远的科雷马劳动改造营被人提出来的,本来以为是执行枪决,没想到直接坐火车去了华夏的东北,又辗转乘飞机来到延安的,下了飞机马上被送到苏联代表团驻地,由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亲自将一封证明文件送到他的手上,文件是这样写的。
“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
1940年12月18日
n4h018811/56
莫斯科,沃罗夫斯基街13号
证明
谢尔盖 巴甫洛维奇 科罗廖夫于1938年6月27日被捕人狱,此前在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第三科研所第二小组任高级工程师。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于1940年8月18日重新审理了对他的指控。
撒销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会议于1939年7月10日作出的关于谢 巴 科罗廖夫的判决。此案件因构成犯罪的证据缺乏而予以取消。
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判决小组执行主席,司法上校
(齐尔林斯基)
盖章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
这个决定来得如此突然,甚至于等不及他回到莫斯科重新经由法庭宣布,原因很简单,华夏单方面宣布了他们的太空计划,只是提前与苏联通了个气,而苏联最好的火箭技术专家却在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服刑,为了判断这一切的真伪,只能用特殊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否则,一个背着判决书的囚犯来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友邦不惊诧乎?
撤销了对他的指控,莫洛托夫马上宣布恢复他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务,并入选代表团担任专家小组的副组长,专门研究火箭技术。
于是,一脸懵逼的科罗廖夫只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向我方打听有关这次发射的细节,却被告知航天发射基地和航天工程学院都在遥远的一个叫“海南”的岛上。
搞不清状况的科罗廖夫又参加了双方的谈判,看到已方一点一点地拉锯、争论、分析利弊,而从华方拿到的技术资料,完全给了他一个崭新的世界,感觉就像是自己多年来的梦想,被别人一一实现。
“华夏人,已经恐怖如斯了么?”
“对,他们在很多技术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苏联需要他们的技术,钢铁同志指示,不惜一切代价。”
好在华夏同志并没有开出什么过份的条件,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很快达成了框架协议。
苏联方面将派遣一支代表团前往海南,现场观摩华方的火箭发射技术,并加入航天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这支学员队的领队就是科罗廖夫,队伍中还包括火箭发动机专家凡棱丁 古鲁什科等人,在没有看到实物和现场之前,他们对华夏的声明其实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对此,我方心知肚明,苏联愿意付出代价了解这一切,没道理不成全人家,以此换取更多的资源,对于我国的国家建设是有很大好处的。
与苏联的积极进取相比,西方国家依然采取的集体沉默就有些诡异了。
虽然他们和华夏开国时的表现一样,但是很容易推断出背后的含义,华夏在建国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放出石破天惊的一发,显然带有某种挑衅的味道,一些神秘的事件正在慢慢揭开面纱,尽管这是很多人不约而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那就是穿越者来到这个时空的事实,正一步一步呈现在世界的面前。
在貌似平静的1940年即将过去之际,不管西方世界承不承认,世界的焦点都放到了东方,新华夏的成立,华苏正式结成背靠背的战略合作伙伴,火箭技术的突破,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欧洲战场陷入诡异的平静之际,这些给了新闻从业者们一个绝佳的素材,特别是依然坚持留在华夏的海外媒体记者,每天都会将大量的消息通过电报拍回国内,就连时代周刊,也将1940年最后一期的封面,换成了在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伟人头像,并辅以如下的标题。
他正在改变世界。
实际上,在表面的平静下面,是暗流涌动的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