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得低姿态,德国人又不傻。
“上校先生,为什么不提出去长崎大修的要求,他们上次隐约透露过,那里有全亚洲最好的造船设备,甚至从我国进口了16000吨级的水压机,我们的船肯定能修。”
对于副官的疑问,朗斯多夫摇摇头:“你肯定不知道,与我们打交道的日本,不是签订“反共同盟”条约的那个日本,相反,他们的当权者是共产党,你还会觉得,没有问题吗?”
于根大吃一惊:“可为什么,他们要帮我们?”
朗斯多夫一指远方:“海湾的对面是英属马来亚,他的边上是英属缅甸,再远一些是英属印度,我们想要打破殖民地体系,重新分配生存空间,华夏人也是,日本人也想,甚至美国人也乐见其成,这就是他们帮助我们的原因,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你看到了,记得千万躲开,否则说不定能砸破你的头。”
年轻的少尉有些懵逼,不过大致上听懂了,无非就是他们想对付英国,缺把刀呗。
朗斯多夫注意到,日本人的船队并没有直接回程,而是朝法印海岸线的方向驶过去,难道他们还在和法国人做生意,这得有多忙啊。
第九百八十五章 摇摆不定的法国人
德国人顾虑重重,是因为国内向他们警告过,不宜与华夏人和日本人牵扯过深,意思太明显了,将来的某一天,双方可能会翻脸,如果到时候,“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还在日本人的船坞中,会不会姓“德意志”?
鬼才知道。
法国人就没那么多想头了,同样与英国人翻了脸的他们,处境其实和德国人相差无几,法印当局在安南的投资最多,老、柬两国都没怎么认真开发过,处于内陆的老挝就算了,沿海的柬埔寨,重要程度也远不及西贡,磅逊这个唯一的深水良港,也只有一些简单的起重设备,连一条防波堤都没修好。
但是在“加罗林外海海战”中,法国舰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损失了一条主力舰和唯一的航母,其他的舰只受损程度也各有不同,甭管伤得怎么样,都需要修理,特别是剩下的战列舰“斯特拉斯堡”号,在那一战中足足中了上百发中小口径的炮弹,虽然没有造成倾覆,但是船体特别是上层建筑损毁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火力的发挥。
舰长路易斯 埃德蒙 科林特(louis edmond collicom)海军上校对舰队指挥官马塞尔.金索尔海军中将发牢騒。
“我们现在只能简单地补补焊焊,那些结构复杂的机械装置、指挥系统、测距仪什么的都只能完全更换,否则就算有校射机,我的火炮也会打到天上去,我们与日本人的关系不是还不错吗,难道国家不愿意花点钱?”
金索尔很无奈,法国人现在的处境十分微妙,本土与德国人搞在了一起,海外殖民地态度暧昧,没有人反对,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印支总督乔治.卡特鲁上将就是其中之一(这货历史上总督不当跑去了“自由法国”,算是铁杆反德派),新政府只能解了他的职,由原远东舰队的司令让.德古接任,远东舰队在旗舰被安南人干掉后只剩了几条小破炮舰,好在他们一行的到来算是给了这里一个极大的补充,于是,新政府决定,这支幸存的舰队就地转为远东舰队,由金索尔担任司令。
统一指挥原来的海空军。
让.德古的策略比较灵活,在这种临危受命的情况下,他一方面组织力量进行防守,老、柬两国都是山区居多,防守的形势要比大部分土区沿海的安南好一点,又有了新海军的加入,安南人忙着搞开国庆典,巩固统治基础和扩大军备,一时间也没有来找他们的麻烦,只不过这种喘息的机会注定不会有多久,他更希望海军能发挥出优势。
轻巡洋舰“拉莫特.毕盖”号舰长德.威斯勒.伯兰吉尔(de vaisseau berenger)海军上校是他的左右手,也是预定中的远东舰队司令,可惜在安南人的打击下受了重伤,躺了一年半才恢复,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他现在每当想起那场海战,就会不寒而栗。
“安南人有一种能发射追踪弹的武器,我亲眼看到,我们的飞机不管怎么躲都躲不开,他们很英勇,但是死得没有价值,安南人轻易地撕碎了一切,他们的武器追着我的“拉莫特.毕盖”,几乎把它炸成了两截,许多水兵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沉到了海底,我不知道“斯特拉斯堡”号能不能挡得住,但毫无疑问,即使炸不穿主装甲带,也能炸毁舰桥这样的功能性建筑,到时候,我们的火炮就成了瞎子,怎么和人家打?”
金索尔很惊诧:“安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