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地.头顿”号在水里调了个头,驶向相反的方向。
第九百八十六章 回家
“前方发现陆地。”
“按方位判断,应该是马来半岛西岸。”
“419”号艇在水面上以15节的航速披波斩浪,从美洲横穿大西洋,他们先是到达了欧洲沿岸,悄悄咪咪地在英国人和德国人的眼皮子底下转悠了3个多月,甚至跑到地中海逛了逛,然后又启程围绕非洲大陆,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一晃差不多就是大半年,再不回家,就得在海上过年了。
元旦没有人理会,对于“419”的艇员们来说,错过了开国大典,是他们唯一的遗憾,那一天,他们正准备回国,从收音机里听到现场的直播,在空旷的大海上欢呼雀跃,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人人归心似箭,穿越近两年以来,他们是第一次把祖国当成了家。
新家。
没有卫星导航,他们除了近岸航行,还有很多别的手段,古老的航海钟、六分仪之类的工具,天体测量、无线电导航术都是航海学院时的必修课,他们在训练时,也会有意识地锻炼不依赖卫星和其他高科技手段确定方向的办法,现在全都派上了用场,这一趟穿行,比以往任何一次训练都要来得真实,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出现大的故障,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会有救援的到来,好在一切比较顺利,除了一些小的机械故障,基本上没有危险。
“预计还有两个半钟头到达马六甲海峡入口。”
航海长陶建设在海图上标注了一下,穿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收集水文资料和船只信息的过程,他们有意识地去欧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趟走下来,特征库里又多了不少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今后的作战是必不可少的。
“马六甲海峡,老朋友了。”
艇长程大洋和政委潘春华相视一笑,这条海峡以前是他们训练的主要场所,从来没被抓到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吊在一艘大型轮船的尾巴后头,让它的轮机声进一步掩盖自身的噪声,神不知鬼不觉地过去。
现在也差俅不多,他们只需要找到一条过海的货船,老式引擎巨大的噪声水平,比后世的30万吨集装舱巨轮还要大,什么鬼声呐也不可能探得出来。
“不知道国内发展到哪一步了,联系基地吧。”
程大洋决定打破无线电静默,他们出发的时候,南洋革命风暴已经形成,苏岛上的巨港等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只是一直也没有建国的消息,当然了,最好的结果是苏岛全部解放,他们可以靠着自己的海岸线走,直接浮上水面通过都行,不过为了避免英国人的围观,还是走水下比较安全一点。
这一带是全球最热门的航线,在欧洲不太平的当下,有更多的货船只能走太平洋,甚至连原本通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的货船,也不得转向多绕上一个大圈,因为地中海已经被意大利和法国人的舰队完全封锁了。
“报告,收到标准载波信号,频率在12赫兹左右。”
“方位?”
“097。”
陶建设马上在海图上找出来:“苏岛。”
这是“419”艇第一次联上国产军用数字网,这说明岛上有咱们自己建的信号塔,在120公里的范围内,他们都可以接到高带宽的数字信号,包括音频和视频,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地面雷达导航和监控的范围。
五分钟后,南海舰队司令员霍振东那张严肃刚正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所有军官马上回以军礼。
“海军长征16号艇圆满完成任务,请求归队。”
““419”,欢迎回家。”
欢呼声响成一片,给这一趟超长程远航划上了圆满的句号,15分钟后,雷达屏幕出现4个光点,从苏岛北端棉兰基地出发的护航战斗机到达他们的上空,虽然是老式的电风扇,但机身上的机徽依然是熟悉的“黄色描边、红色八一飞翼”。
而在进入马六甲海峡时,两艘海警船又一前一后为他们开路,对于长久的水下杀手而言,这是极为罕见的荣誉,要知道,咱们的核潜艇,恨不得时时刻刻遮起来啥都看不到最好,现在可好,在狭窄的海峡中不光浮在水面上,而且有很多围观的人群,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欢呼。
“洞俩拐,洞俩捌,你机右翼出现不明飞机,马上驱离,若是警告无效,允许开火。”
与水面上的热烈相比,空中就有些激烈了,当地面雷达发现有飞机接近时,马上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让护航的战机去驱赶,另一方面,又紧急起飞了一队战斗机,要将他们遮护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