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陆士22期、陆大30期)中将曾是第10师团第33旅团旅团长,因在台儿庄会战中受挫,回国后被解除军职编入后备役,后来由于大量将官战死在华夏战场,他因为熟悉华夏军队而被重新启用,担任半岛防司令官,负责防守半岛向海一侧,另一侧由被水雷封锁,力量相对薄弱些,不过他们的防守重点并没有出错,华夏军果然在半岛的另一侧登陆。
濑谷启随即就发现,这支华夏部队与他认识完全不一样,他们不光拥有制海、制空权,而且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法简单粗暴,昂贵的航空炸弹不要钱一般地扔下来,海军舰炮随便对地攻击,他的防守压力空前,开战后短短半个小时,就把半个师团的力量赔了进去。
对此,原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盐泽幸一冷眼旁观,哪怕他什么表情也没有,在濑谷启的眼中也是一种嘲弄,因为当初就是他带兵强行接管的镇守府,这位盐泽司令官没有任何反抗,下令所有的海军放下武器,把包括海岸炮台在内的装备全数交与了他们,没想到才接管不到一周,华夏人就打来了。
你们特么串通好的吧。
濑谷启暗自腹诽,却不敢表露出来,因为这一带是海军的地盘,他们交了武器,心里未必没有疙瘩,把人家惹毛了后果很严重。
“敌人上岸了,司令官可有良策?”
“本镇守府已接由陆军接管,相应的职责也归了你们,海军现在什么都没有,哪来的良策?”
盐泽幸一推托道,濑谷启被他噎了一下,对方军衔比他高,又不好发火,虽然二者有矛盾,军衔就是等级,在素来注重秩序的日本军界是不容挑战的,哪怕军种不同,哪怕目前陆军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在三浦半岛,有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海军支持的。
东京防卫厅司令长官是从华夏撤回来的杉山元大将,原本已经内定了由他接任参谋总长,一场大败让他只能屈就此职,当然了,这个位子也很重要,编成内拥有20个师团的强大兵力,总数接近了50万,不过,成军大都在一年之内,饶是他苦心经营,手下也只有一群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而已,日本人的做法一般是新兵三个月基本训练结束后先派驻各个据点打治安战,有了半年到一年的经验再加入治安师团,开始进行清乡或是扫荡作战,没有死又表现良好的,可以称为老兵了,视情况编入野战师团,如果情况不允许,或许会直接补充到一线,二战后期便是如此,兵员枯竭并不是说他们无兵可招,而是没有训练和成长的时间,只能有啥补啥,国军在抗战中前期也是一样的。
好歹也是50万人马,杉山元还是干得很起劲的,他的华北方面军在华夏全军覆没,虽然他本人是奉旨回京,以免大将成为敌人的俘虏,但是战败的耻辱始终在那里,要想洗刷耻辱,除了一刀剖开自己的肚子,只有胜利。
在他的努力经营下,东京湾的防御体系还是很完备的,从海岸炮兵、要塞到新筑起的防线,这一带是关东大平原,没有什么山川险要,只能自己挖了。
三浦半岛是东京的海上门户,他在这里放了一个近卫第3师团,再加上辅助兵种,总人数也有将近4万,可是没想到,开战的第一天就丢了一半,他们已经尽量高地估计华夏军队的战力了,现实表明,还远远不够。
“濑谷司令官来报,支那军正在攻击千代崎炮台,由于回转机构失灵,炮台无法向该侧转动,他们决定炸毁大炮,进行最后的抵抗。”
参谋长山下奉文找出东京湾要塞的炮台群设置图,千代崎炮台位于横须贺军港,是拱卫东京的重要防卫设施,炮台失守在意料之中,速度这么快却没有想到。
“濑谷还有多少人?”
“不足两万,据他报告,攻击的支那军番号为一个军,第12军,我们没有华夏共产党军队的编成资料,无法了解其指挥官的作战特点,据说,共党最高指挥官是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其麾下还有林育蓉这样的将领,此次攻击,他们准备已久,一上来就是雷霆万钧之势,许多地方都是一鼓而下,现在他们还有叛军的支持,日本的地形对于他们不再是秘密,只怕那些要塞、炮台也会被侦查清楚,我们要做好接应的准备。”
“濑谷君没有请求战术指导吗?”
“还没有,不过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主动派出援军,以免措手不及。”
杉山元摇摇头:“还是不要了,濑谷君好面子,他不要求,你派派了也会有麻烦,等等吧。”
山下奉文欲言又止,这种形势是讲面子的时候吗?
或许是对当地的防卫有所期待,杉山元决定再等一等,